碳酸锶 (SrCO 3 )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锶铁氧体磁性材料。一种以菱锶矿 ( 含 80 ~ 90% SrCO 3 ,少量 MgCO 3 、 CaCO 3 、 BaCO 3 等 ) 制备高纯碳酸锶的工艺流程如下:
Sr(OH) 2 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 ℃ | 10 | 20 | 30 | 40 | 60 | 80 | 90 | 100 |
溶解度 /(g/100g) | 1.25 | 1.77 | 2.64 | 3.95 | 8.42 | 20.2 | 44.5 | 91.2 |
(1) 元素 Sr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_ 周期第 _______ 族。
(2) 菱锶矿、焦炭混合粉碎的目的是 _______ 。
(3)“ 立窑煅烧 ” 中 SrCO 3 与焦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进行煅烧反应的立窑衬里应选择 _______ ( 填 “ 石英砂砖 ” 或 “ 碱性耐火砖 ”) 。
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如图所示 ( 其中乙、丙、丁的位置未标出 ) :
已知 ①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4 ;
②甲的原子序数与乙、丙原子序数之和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_______ 。
(2) 丙和丁可形成多种共价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丙表现正化合价,其中丙具有相同化合价的物质有两种,这两种化合物能够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 。
(3) 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单质均可与 H 2 反应生成氢化物,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_______ ( 写化学式 ) ,丙的氢化物溶于丁的氢化物中所形成的溶液滴入酚酞显红色,则丙的氢化物空间构型为 _______ 。
(4) 乙单质与丁的氢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5) 甲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甲单质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A 、 B 、 C 、 E 、 F 、 G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 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 B 的一种常见的气态氢化物 X 溶于水呈碱性; D 的单质液态时可用作核反应堆的导热剂; C 与 F 同主族,且 F 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能导致酸雨的刺激性气体 Y ; E 的简单离子半径在同周期简单离子半径中最小。 ( 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以下问题。 )
(1) 实验室可选用 KMnO 4 溶液来制备 G 元素的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2) 以 B 2 A 4 与 A 2 C 2 反应可生成一种单质,该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写出 A 2 C 2 的电子式 _______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3) 实验室制备 X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4) 化合物 EB 与过量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溶液反应,加热,有气体 X 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_
A. 因为 A 2 C 的沸点高于 A 2 F ,所以热稳定性 A 2 C>A 2 F
B. 原子半径: E>F>C>A
C.A 、 B 、 C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酸、碱或盐
D.A 2 C 2 、 D 2 C 2 、 FC 2 ,三种化合物均具有漂白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6) 原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根据上述原理,由 A~G 六种元素组成的分子或离子中,与 CO 2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 _____ ,与 CO 2 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是 _______ 。
有 A 、 B 、 C 、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 A 到 D 依次增大,已知 A 和 B 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 A 的 L 层电子数是 K 层电子数的两倍, C 在空气中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 C 的单质在加热下与 B 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 D 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 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 A _______ , B _______ , C _______ , D _______ 。
(2)D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_ 。
(3) 室温下,由 A 、 B 、 C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 pH 为 11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OH - 浓度为 _______ ;该化合物的热溶液去油污能力更强的原因是 _______ 。
(4) 由 C 、 D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 _______ ( 填 “ 酸 ” 、 “ 中 ” 、 “ 碱 ”) 性,原因是 _______ 。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 | | ||||||||||||||||||||||
| | | | ② | ③ | | ④ | | ||||||||||||||||
⑤ | | | ⑥ | | | ⑦ | ⑧ | | ||||||||||||||||
⑨ | | | | | | | | | | | | | | | | ⑩ | | |
(1) 标号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 。
(2)⑤ 和 ⑦ 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 。
(3)②③④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 ( 用化学式表示 ) 。
(4)①②⑤⑥ 中,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 ( 用元素符号表示 ) 。
(5)⑧ 的单质与 ⑤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水溶液中制备漂白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
(6)③④ 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 66 的共价化合物 Y , Y 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则 Y 的结构式为 _______ 。
表为元素周期表的前三周期,表中的带圈数字表示一种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
(1) ②的元素符号是 _______ ;
(2) 写出由 ①⑥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_______ ;
(3) ③和⑤分别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 _______ ( 填氢化物的化学式 ) ;
(4) ④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 。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 M n O 2 与 FeCl 3 ·6H 2 O 能否反应产生 Cl 2 。已知 FeCl 3 的升华温度为 315 ℃。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 现象 |
点燃酒精灯,加热 | i. 试管 A 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ii. 稍后,试管 A 中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 试管 B 中溶液变蓝 |
(1) 分析现象 ii ,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 加热 FeCl 3 ·6H 2 O ,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 用 KSCN 溶液检验现象 ii 和实验 a 中的黄色气体,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 ii 中黄色气体含有 _______ ( 填化学式 ) 。
(2) 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是否含有 Cl 2 ,该小组提出以下方案,证实了 Cl 2 的存在:在 A 、 B 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C , B 中溶液变为蓝色。 C 中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_ ( 填字母序号 ) 。
A.NaCl 饱和溶液 B.NaOH 溶液 C.NaHCO 3 饱和溶液
(3) 除了氯气可使 B 中溶液变蓝,可能的原因还有: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为探究 KI 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的探究内容。
实验 | H 2 SO 4 溶液 | KI 溶液 | 淀粉溶液 | 蒸馏水 | ||
编号 | 浓度 /mol·L -1 | 体积 /mL | 浓度 /mol·L -1 | 体积 /mL | 体积 /mL | 体积 /mL |
① | 0.10 | ___ | 1.00 | 5.0 | 3.0 | 2.0 |
② | 0.10 | 2.0 | 1.00 | 3.0 | ___ | ___ |
③ | 0.10 | ___ | 1.00 | ___ | 3.0 | 6.0 |
混合上述试剂时,最后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_ 。
(4) 将试管 A 中的固体产物分离得到 Fe 2 O 3 固体和 MnCl 2 溶液。
①加热时 A 中产生 Cl 2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
②把分离出的 MnCl 2 溶液配制成 100mL 溶液,从中取出 l0.00mL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 K 2 CrO 4 溶液作指示剂,用 0.5000mol·L -1 的 AgNO 3 溶液滴定,至滴定终点时消耗 12.00mLAgNO 3 溶液。则混合 MnO 2 与 FeCl 3 ·6H 2 O 进行探究时,所需 MnO 2 的质量为 _______ g 。
无水 MgBr 2 可用作催化剂.实验室采用镁屑与液溴为原料制备无水 MgBr 2 ,装置如图所示 ( 夹持仪器略去 ) .主要步骤如下 :
步骤 l: 三颈瓶中装入 10g 镁屑和 150mL 无水乙醚,装置 B 中加入适量的液溴.
步骤 2: 缓慢通入干燥的氮气,直至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
步骤 3: 反应完毕后恢复至室温,过滤,将滤液转移至另一干燥的烧瓶中,冷却至 0℃ ,析出晶体,再过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粗品
步骤 4: 常温下用苯溶解粗品,冷却至 0℃ ,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得三乙醚合溴化镁,加热至 160℃ 分解得无水 MgBr 2 产品.
已知 :
① 乙醚是一种有机物,为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②Mg 和 Br 2 反应剧烈放热; MgBr 2 具有强吸水性.;
③MgBr 2 +3C 2 H 5 OC 2 H 5 ⇌ MgBr 2 ·3C 2 H 5 OC 2 H 5 ( 三乙醚合溴化镁 )
请回答 :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
(2) 实验中不能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 N 2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步骡 2 中,可以将 B 装置中的溴完全导入三颈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如果将所用液溴一次性全部加入三颈瓶中,其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步骡 3 中,第一次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____ ;
(5) 有关步骤 4 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A .可用 95% 的乙醇代替苯溶解粗品 B .洗涤晶体可选用 0℃ 的苯
C .加热不的主要目的是除去笨 D .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乙醚和可能残留的溴
元素周期表的种类相当多,如大象式、回路式、能级式、亚历山大式等,教材上所附的长式周期表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周期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长式周期表中氢元素的位置争议最大,原因是 _______
(2) 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商业周期表如图所示。
① 3 : 00 时 “ 时针 ” 所指元素单质比 11 : 00 时 “ 时针 ” 所指元素单质的还原性 _______ ( 填 “ 强 ” 或 “ 弱 ”) 。
② 8 : 00 时 “ 时针 ” 和 “ 分针 ” 所指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类型为 _______ ,其与强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3)“ 亚历山大式周期表 ” 的元素排列像一座连体三栋大楼 ( 如图所示 ) 。
下列有关其优点的说法中你 不认可 的是 _______ 。
A. 较好地解决了氢元素所在族的问题
B. 该周期表保留了长式周期表的优点,明确地表达周期律中族和周期的概念
C. 携带和使用均比长才周期表方便
D. 较好地处理了镧系和锕系元素,使周期表具有更好的连续性
(1) 第 ⅢB 族有 ___________ 种元素;
(2) 第 5 周期第 ⅤA 族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___________ ,原子序数为 ___________ ;
(3) 第 4 周期元素硒的某一核素含有 46 个中子,该元素的原子符号为 ___________ ;
(4) 和
是元素 X 的两种稳定的天然同位素,它们的原子质量分别为 a g 和 b g ,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比分别为 m% 和 n% ,已知 12 C 原子的质量为 W g ,则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 ,元素 X 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 Ⅰ A | | 0 | ||||||
1 | ① | Ⅱ A | | Ⅲ A | Ⅳ A | Ⅴ A | Ⅵ A | Ⅶ A | |
2 | | | | ② | | | ③ | | |
3 | ④ | | | | | ⑤ | | Ar |
(1) ②的元素符号是 ___________
(2) ①、④的原子半径大小是① ___________ ④ ( 填 “ > ”或“ < ” )
(3) ②和③两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关系是:③ ___________ ② ( 填 “ > ”或“ < ” )
(4) ④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胆矾的化学式 ___ 。
(2)NaHCO 3 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___ 。
(3)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
(4)H 3 PO 2 属于一元酸,写出它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
(5) 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金属性钾比钠强的原因: ___ 。
I .有以下物质: ①石墨;②铝;③蔗糖晶体;④氨水;⑤二氧化碳气体;⑥硫酸铁固体;⑦氢氧化钡溶液;⑧盐酸;⑨氯化氢气体;⑩熔融 K 2 CO 3 ; ⑪ NaHSO 4 溶液
(1) 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 ( 填写编号 ) ; 物质 ⑪ 中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
(2) 写出 ⑩形成的溶液与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
(3) 写出 ②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4)500mLFe 2 (SO 4 ) 3 溶液中含 Fe 3+ 56g ,溶液中 S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_________ 。
Ⅱ.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使用粒子回旋加速器,用由 20 个质子和 28 个中子构成的 A 原子,轰击含有 97 个质子和 152 个中子的 D 原子,生成了 6 个拥有 117 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 5 个 E 原子有 176 个中子,另一个 G 原子有 177 个中子。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 A 的元素符号 ___________ 。
(2)D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_____ 周期。
(3) 新原子 E 与 G 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 G 原子的质量数为 ___________ , 117 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_____ 族,若 A 与 E 能形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用 A 、 E 表示即可 ) 。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元素 ①~⑧ 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 ⑧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 _______ ;
(2) 元素 ① 与 ④ 形成的 18 电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_______ ;
(3)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 ⑤ 与 ⑧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_______ ;
(4) 元素 ⑥ 的单质与 ⑤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
(5) 假设元素 ⑧ 的对应元素符号为 X ,若在一定条件下, X 单质能够与硫反应生成一种用途广泛的硫化剂 S 2 X 2 。该硫化剂 S 2 X 2 与足量水反应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同时生成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 ( 元素 X 请用具体元素符号表示 ) 。
有下列物质: ①金刚石和石墨;② 79 Br 和 81 Br ; ③ CH 3 CH 2 CH 2 CH 3 和 CH 3 CH(CH 3 )CH 3 ; ④ 和
; ⑤己烷和庚烷;上述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__ ( 填序号,下同 )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___ ;互为同系物的是 ___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__ ;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__ 。
按顺序写出 11-18 号元素的名称和和符号: _______
(1) 标准状况下, 2.24L 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1N A _______
(2) 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_______
(3) 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_______
(4) 某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此有机物一定含有 C 、 H 、 O 三种元素 _______
(5) 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_______
(6)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_______
(7) 现行的元素周期表共 18 个纵行, 18 个族,七个周期 _______
(8) 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 Na 2 SO 4 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_______
(9)1.00molNaCl 中,所有 Na +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02×10 23 _______
(10) 煤的 “ 气化 ” 、煤的 “ 液化 ” 、煤的 “ 干馏 ” 都是物理变化 _______
根据表中的 ①~⑧ 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 元素 ⑥ 、 ⑦ 形成的简单的离子,半径大的是 _______ ( 填离子符号 )
(2)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 ① 和 ⑧ 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_______ 。
(3) 元素 ② 的一种核素可以用来考古,请写该核素的中子数是 _______ 。
(4) 元素 ⑤ 、 ⑧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 _______ ( 填化学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