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碱石灰是生石灰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0.20g;
③准确称得20.00g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
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
⑥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6.36g ;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干燥管D的质量不变,为86.80 g。
试回答: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中试剂X应选用足量的(______)
A.饱和NaCl溶液 B.浓H2SO4
C.NaHCO3溶液 D.NaOH溶液
(3)①请用文字叙述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文字叙述装置E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下同);若没有操作⑤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H++CO32- = H2O+CO2↑ D 吸收CO2气体中的水蒸气,避免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偏大) 防止空气中的水或CO2进入D引起测量误差(偏大) 偏大 偏小 79.5%
【分析】
B中发生发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C中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D中碱石灰增重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通入空气排尽装置中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进入D中完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A中盛放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F装置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防止加入D中影响二氧化碳质量测定。
【详解】
(1)在装置B中,硫酸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2- =H2O+CO2↑;
(2)鼓入空气可以将装置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进入D装置,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装置A中试剂X可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物质含量的测定,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应选用浓NOH溶液,选项D合理;
(3)①B中生成二氧化碳中混有水蒸气,若没有C装置中盛有的浓硫酸来吸收,D中碱石灰就吸收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②装置F盛有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防止空气中的水或CO2进入D引起测量误差(偏大);
(4)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由于HCl具有挥发性,它会与碱石灰发生反应,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若没有操作⑤⑦,碳酸钠反应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气体会在装置中滞留,使测定结果偏小;
(5)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CO2)=86.80 g-80.20g=6.60g,其物质的量为n(CO2)= =0.15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m(Na2CO3)=0.15mol×106g/mol=15.9g,则纯碱样品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79.5%。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含量测定实验,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各装置的作用,定量实验要保证原理可靠、实验数据准确,是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查。
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或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稳定;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防治等
(2)与H+反应:CO32-+2H+==CO2↑+H2O
(3)与NaOH不反应
(4)与石灰水反应:CO32-+Ca2+==CaCO3↓
(5)与氯化钡反应:CO32-+Ba2+==BaCO3↓
(6)与CO2反应:CO32-+CO2+H2O==2HCO3-
碳酸钠的物理性质:
碳酸钠常温下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溶于水和甘油,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强碱性,pH11.6。
碳酸钠是一种强碱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碳酸钠水解会产生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与酸进行复分解反应。
稳定性 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并结成硬块。吸湿性很强,很容易结成硬块,在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2CO3·H2O、Na2CO3·7H2O和Na2CO3·10H2O。
碳酸钠的用途:
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用作食品工业发酵剂。
Na2CO3、NaHCO3的性质比较:
表示 | 名称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化学式 | Na2CO3 | NaHCO3 | |
俗称 | 苏打 | 小苏打 | |
物理性质 | 色态 | 白色粉末 | 白色晶体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 | 能溶于水 | |
化学性质 | 与盐酸反应 | Na2CO3+2HCl=2NaCl+H2O+CO2↑ | NaHCO3+HCl=NaCl+H2O+CO2↑ |
热稳定性 | 很稳定 | 受热分解: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 |
与NaOH反应 | 不反应 | NaHCO3+NaOH=Na2CO3+H2O | |
相互转化 | Na2CO3+H2O+CO2=2NaHCO3 |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
Na2CO3、NaHCO3的鉴别:
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的比较:
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化学方程式不同。
①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 2HCl+Na2CO3===2NaCl+CO2↑+H2O
②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 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 HCl+NaHCO3==NaCl+CO2↑+H2O(后来有气泡)
[特别提醒]
(1)Na2CO3和盐酸可以用互滴法鉴别。
(2)滴加顺序不同,放出CO2的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
(1)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
(2)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