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照的条件下,将1 molCH4与一定量的氯气充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甲烷和氯气均无剩余,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若已知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Z mol,该反应中生成HCl的物质的量是
A.(1+X+2Y+3Z) mol B.(X+Y+Z)mol
C.(2X+3Y+4Z)mol D.(1-X-Y-Z)mol
A
【解析】
A.因为甲烷和氯气均无剩余,则由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守恒可得一氯甲烷的的物质的量为(1-X-Y-Z)mol,由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可知n(HCl)=n(CH3Cl)+2n(CH2Cl2)+3n(CHCl3)+4n(CCl4)=(1-X-Y-Z+2X+3Y+4Z)mol=(1+X+2Y+3Z)mol,故A正确;答案选A。
【点睛】
质量守恒是化学反应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守恒法也是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守恒思想也是化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1.5 mol H2O和2.5 mol水 B.2 mol H2SO4和5 mol硫酸
C.1.2 mol H2和1.6 mol氢 D.10 mol Ne和12 mol氖原子
C
【解析】
1.6 mol 氢指代不明,分子、原子、离子未指明,故C错误;故选C。
【点睛】
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离子的物理量,需要标注微粒种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g B.64g氧气中含有2mol氧
C.4g氦气中含有2mol氦原子 D.0.1molCO2中含有6.02×1022个CO2分子
D
【解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B、氧气为双原子分子;
C、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D、根据N=nNA计算CO2分子数目。
【详解】
A项、NaCl的摩尔质量是58.5g/mol,1mol氯化钠的质量是58.5g,故A错误;
B项、64g氧气的物质的量是=2mol,氧气为双原子分子,故含氧原子为4mol,2mol氧表述不清,是指氧原子还是氧分子不明确,故B错误;
C项、4g氦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氦气为单原子分子,则含原子数为1mol,故C错误;
D项、0.1 molCO2中所含的CO2分子数为0.1mol×6.02×1023=6.02×1022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注意摩尔质量、物质的组成、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公式是解答关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⑤HCl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分子的质量;⑥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全部
D
【详解】
①中,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错误;
②中,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结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错误;
③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精确值,而6.02×1023mol-1为近似值,错误;
④中,H的摩尔质量为1g·mol-1,错误;
⑤中,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单位不同,错误;
⑥中,1mol碳和2mol氧均未指明粒子种类,错误;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
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很多,主要有分子、原子、离子等等,因此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近似为6.02×1023个微粒。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摩尔质量g/mol B.气体摩尔体积mol/L
C.阿伏伽德罗常数mol-1 D.密度g/cm3
B
【解析】
A.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及其表达式M= 判断摩尔质量的单位;
B.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表达式Vm = 来分析;
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mol-1;
D.根据密度的表达式ρ = 进行判断。
【详解】
A.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故A项正确;
B.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单位是L/mol,故B项错误;
C. 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因此其单位为mol−1,故C项正确;
D. 密度的表达式为:ρ = ,所以密度的单位是g/cm3,故D正确;
答案选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是物质粒子的数量的简称
B.摩尔是用来描述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基本物理量
C.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合体计量为1摩尔
D.1 mol H2中含2 mol电子
D
【详解】
A.物质的量是一个固定概念,专有名词,是用来描述一定数量的微观粒子结合体的物理量,不是物质的数量或质量,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B错误;
C.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集合体不一定计量为1摩尔,如含6.02×1023个O的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C错误;
D.每个H2分子中含有2个电子,故6.02×1023个H2分子中含有2×6.02×1023个电子,即1 mol H2中含有2 mol电子,D正确。
故选D。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28 g N2与CO混合物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一定为NA
B.标准状况下,17 g氨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一定为22.4 L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
A是易错项,温度和压强并不能影响气体的质量。因为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28 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A正确。
B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分子数目一定为NA,原子数目应为4NA。
C项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因不知道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而无法计算。
D项NA个氢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是22.4 L。
1 mol CO和1 mol CO2具有相同的( )
①分子数 ②原子数 ③C原子数 ④O原子数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
B
【解析】
二者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碳原子角标一样,所以C原子数 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
B.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原子
C.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D.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1∶1
C
【详解】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并且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不一定只有分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A错误;
B.2H只表示2个氢原子,B错误;
C. 相同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C正确;
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2∶21,D错误。
故选C。
下列叙述错误的个数是( )
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分子和1 mol氧原子
⑤H2O的摩尔质量为18g
A.2 B.3 C.4 D.5
D
【详解】
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而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故①错误;
②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含有分子,如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组成,应说成是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故②错误;
③6.02×1023是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mol-1,故③错误;
④H2O中不含有氢分子,应是1mol H2O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故④错误;
⑤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H2O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1,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选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2×1023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摩尔(mol)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C.H2SO4的摩尔质量(M)是98
D.气体摩尔体积(Vm)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
【详解】
A、12g中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约是6.02×1023,错误;
B、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正确;
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错误;
D、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错误;
答案选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 mol NH4+的质量为18 g B.SO2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
C.摩尔是描述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D.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18/(6.02×1023 )g
C
【详解】
A.NH4+的摩尔质量为18g/mol,由m=nM可知1molNH4+的质量为18g,A正确;
B.摩尔质量如果用g/mol作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B正确;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错误;
D.1mol水的质量为18g,1mol水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18/(6.02×1023 )g,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侧重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尤其要注意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B.1mol H2O中所含氧原子的质量为16g
C.10L氢气比8L氢气所含H2的物质的量多
D.某物质含有6.02×1023个粒子,则该物质的体积为22.4L
B
【解析】
A.摩尔是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
B. 1mol H2O的质量为18 g,所含氧的质量为16g,故B正确;
C.气体不一定在同温同压下,无法确定物质的量,故C错误;
D. 6.02×1023个粒子为1mol,但该物质不一定是气体,且未说明是不是标况,故占有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1mol氧气含1mol氧原子
D.1mol氢含6.02×1023个H2
B
【详解】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而不是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故A错误;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
C.由于O2是双原子分子,所以1mol氧气含2mol氧原子,故C错误;
D.使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微粒的名称,正确的说法是:1mol氢气(而不是氢)含6.02×1023个H2,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既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又是粒子的数量单位
B.2 mol O2的摩尔质量是64 g/mol
C.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的质量总和相等(质量以g为单位)
D.1 mol SO2中含有2 mol氧元素
C
【详解】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粒子的数量单位,故A错误;
B.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与氧气的物质的量多少无关,故B错误;
C.由于质量m=nM,故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即1mol该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故C正确;
D. SO2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即1mol二氧化硫中含2mol氧原子而不是氧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 L
C
【详解】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 g,故A错误;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 g/mol,故B错误;
C.3.01×1023个SO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32g,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故D错误;
故选C。
某氧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②m g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 mol
③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a g该氧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8 mol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C
【解析】
①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故①正确;
②根据公式n=,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则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A)g/mol,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
mol,故②正确;
③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A)g/mol,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mol,故③错误;
④一个该氧原子的质量是ag,a g该氧原子个数×NA=1,1个氧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8个,ag该氧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8,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故选C。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B.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相同
C.在0.5 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6.02×1023
D.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
【详解】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1,故A正确;
B.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2:3,故B错误;
C.0.5 mol Na2SO4中含有Na+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2=1 mol,数目约是6.02×1023,故C正确;
D.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随取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水的密度 B.水的沸点 C.水的物质的量 D.水的摩尔质量
C
【详解】
水的沸点、密度为水的物理性质,与水的量无关,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与水的量无关,由可知,水的量越多,物质的量越多,故答案为C。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1mo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气分子
C.1mol氢中含有2mol氢原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B
【解析】
A. 由于纯净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所以1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 根据N=nNA,1mol氧气中约含有1×6.02×1023个氧分子,故B正确;
C. 1mol氢的表示法错误,并且没有说明是原子还是分子,故C错误;
D.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是6.02×1023mol-1,并不就是6.02×1023,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注意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表示的意义,明确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 mol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 L He ③4 ℃ 9 mL水 ④19.6 g H3PO4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A
【分析】
先计算物质的量,再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来解答。
【详解】
①0.5molNH3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5mol×4=2mol;②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1mol;③4℃9mL水的质量为9g,物质的量为
0.5mol,则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④0.2mol H3PO4含有的原子物质的量为0.2mol×8=1.6mol;所以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选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1 mol水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
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1
C
【详解】
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国际规定: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故B错误;C.一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1molH2O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故C正确;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g,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a)g,根据摩尔质量即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可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b-a)NAg/mol,故D错误;答案选C。
光纤通讯是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光纤通讯容量大,一对光纤上可同时传送3万门电话的信号。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下列关于Si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摩尔质量是60
B.1 mol SiO2中含有1 mol O2
C.1.5mol SiO2中含有1.806×1024个氧原子
D.1 mol SiO2质量是60 g mol-1
C
【详解】
A、摩尔质量有单位,单位为g/mol,所以SiO2摩尔质量是60g/mol,故A错误;
B、1 mol SiO2含有2molO原子,不存在氧气分子,故B错误;
C、1.5mol SiO2中含有3mol氧原子,其个数为3mol×6.02×1023mol-1=1.806×1024,故C正确;
D、质量的单位是g,1 mol SiO2质量是1 mol×60gmol-1=60g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要强调化学中计算均要带单位。摩尔质量有单位,单位为g/mol,当单位为g/mol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n=m/M=N/NA。
下列有关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的描述对象是宏观物体
B.当质量的单位以g为单位时,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其数值约等于6.02×1023
D.标准状况下,2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L
A
【解析】
A. 物质的量的描述对象是微观粒子,故A选;
B. 任何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故B不选;
C.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约等于6.02×1023,国际上规定,1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相同,故C不选;
D.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那么2mol气体的体积约为44.8L,故D不选。
故选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氢约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氢
B.1 mol CaCl2含有1 mol Cl-
C.1 mol电子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
D.1 mol H2O含有1 mol H2和1 mol O
C
【详解】
A.氢可以为氢分子、氢原子,指代不明确,故A错误;
B.CaCl2 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1 molCaCl2 含有2molCl-,故B错误;
C.1 mol电子含有的电子个数约为1mol×6.02×1023mol-1=6.02×1023个,故C正确;
D.1 mol H2O 含有 2 mol H和 1 mol O,不含H2,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使用物质的量应指明具体微粒种类。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
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C
【详解】
A.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以克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A错误;
B.物质的量是物理量,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B错误;
C.0.012 kg12C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可用NA表示,C正确;
D.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在数值上都约为6.02×1023个,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所以1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D错误;
故选C。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
A.千克 B.升 C.秒 D.摩尔
D
【解析】分析: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集体一个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符号为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集体一个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B.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
C.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7︰11
D.98g 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B
【解析】
A、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即H2SO4的摩尔质量应是98 g·mol-1,A不正确。
B、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单质,因此等质量的O2和O3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相同,B正确。
C、等质量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
=11︰7,C不正确。
D、98g H2SO4溶解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0.5L,所以所得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2 mol• L-1,D不正确;
答案选B。
将下列溶液分别稀释到100 mL,稀释后的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15 mL 1 mol•L﹣1的AlCl3 B.50 mL 1 mol•L﹣1的KCl
C.20 mL 2 mol•L﹣1的NH4Cl D.10 mL 2 mol•L﹣1的CaCl2
B
【详解】
A.15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L×3×0.015L=0.045mol;
B.50 mL 1 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L×1×0.05L=0.05mol;
C.20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L×1×0.02L=0.04mol;
D.10 mL 2 mol•L﹣1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L×1×0.01L=0.02mol;
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B:0.05mol,稀释过程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B,
答案选B。
欲配制100mL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B
【详解】
①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故①错误;
②32.2g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
=1.0mol•L-1,故②正确;
③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100ml×c(硫酸钠),则c(硫酸钠)=1.0mol/L,故③正确;
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L水中溶解了 58.5g NaCl,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配制500mL 0.5mol•L-1的CuSO4溶液,需62.5g胆矾
C.从1L2mol•L-1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L,该溶液的浓度为1mol•L-1
D.中和100 mL1mol•L-1的 H2SO4溶液,需 NaOH 4g
B
【解析】
A、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溶液的体积不是1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出,A项错误;
B、根据化学式可知硫酸铜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所以需要胆矾的质量为:0.5L×0.5 mol·L-1×250g·mol-1=62.5g,B项正确;
C、从1 L 2 mol·L-1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2 mol·L-1,C项错误;
D、由关系式H2SO4~2NaOH可知:n(NaOH)=2n(H2SO4)=2×0.1L×1 mol·L-1=0.2mol,m(NaOH)=0.2mol×40g·mol-1=8g,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B。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时候,计算式要注意晶体中是否含有结晶水,如果含有结晶水,计算称量的质量时,应该是含有结晶水的物质的质量。
小张最近去医院做了体检,得到的血液化验单中标有葡萄糖,正常值为
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A.溶解度 B.物质的量浓度
C.质量分数 D.摩尔质量
B
【详解】
A. 溶解度单位为g,故A错误;
B.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故选B;
C. 质量分数没有单位,故C错误;
D. 摩尔质量单位g/mol,故D错误;
答案:B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10 ℃时,100 mL 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
D
【分析】
A、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
B、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以及气体摩尔体积与状态有关;
C、电荷守恒:c(Na+)+c(K+)=c(Cl-)+2c(SO42-)计算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
D、温度不变,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详解】
A. 0.3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0.3mol⋅L−1,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1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1;气体摩尔体积与状态有关,22.4L氨气的物质的量无法求出,所以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不一定等于1mol⋅L−1,故B错误;
C. 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存在:c(Na+)+c(K+)=c(Cl−)+2c(SO42-),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同,故C错误;
D. 10℃时,0.35mol/L的KCl饱和溶液100mL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mL,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故D正确;
故选D。
与10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相同的是
A.50mL 0.2mol/LNaCl溶液 B.10mL1mol/LNa2SO4溶液
C.200mL0.1mol/LNaNO3溶液 D.10mL0.2mol/LNa2SO4溶液
A
【详解】
10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1mol/L×2=0.2 mol/L,
A. 50mL 0.2mol/LNaCl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2mol/L×1=0.2 mol/L,A正确;
B. 10mL1mol/L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1mol/L×2=2 mol/L,B错误;
C. 200mL0.1mol/LNaNO3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1mol/L×1=0.1mol/L,C错误;
D. 10mL0.2mol/LNa2SO4溶液中Na+离子浓度为0.2mol/L×2=0.4mol/L,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A.将58.5 g NaCl溶解于1 L水中配成的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溶液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
B
【详解】
A.选项中“1L水”是指溶剂的体积,溶液体积不一定为1L,故A错误;
B.80gSO3为1mol,溶于水得到1molH2SO4,溶液体积为1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B正确;
C.NaNO3溶液的密度不是1g/mL,蒸发掉50g水所得的溶液不是50mL,故C错误;
D.含K+为2mol的K2SO4溶液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浓度,故D错误;
答案选B。
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6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以下混合溶液的总体积近似看作各溶液体积之和) ( )
A.50mL 0.6mol/L MgCl2溶液
B.200mL 0.3mol/L AlCl3溶液与100mL 0.2mol/L AgNO3溶液的的混合溶液
C.70ml 1mol/L NaCl溶液与100ml 1mol/L KCl溶液的混合溶液
D.25ml 0.6mol/L HCl溶液 与50mL 0.3mol/L MgCl2溶液的混合溶液
D
【解析】试题分析:0.6mol/L Na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 。A. 50mL 0.6mol/L 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B. 200mL 0.3mol/L AlCl3溶液与100mL 0.2mol/L AgNO3溶液的的混合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mol/L;C. 70ml 1mol/L NaCl溶液与100ml 1mol/L KCl溶液的混合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D. 25ml 0.6mol/L HCl溶液 与50mL 0.3mol/L MgCl2溶液的混合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
0.6mol/L。本题选D。
点睛:注意本题问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而不是物质的量相同。
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c=中,n是指( )
A.溶液的物质的量 B.溶质的物质的量
C.溶剂的物质的量 D.物质的量
B
【详解】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在公式c=n/V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V表示溶液的体积,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故选B。
标准状况下,V L NH3 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溶质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ω= B.ω=
C.c= D.ρ=
D
【详解】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氨气的质量为
g,溶液的质量为
g+1000g,质量分数为
。根据
可知质量分数也可以表示为
;溶液的体积
mL,物质的量浓度为
=
mol/L。故选D。
【点睛】
在气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习题中,注意气体体积和液体体积不能加和,需要用质量和密度进行计算。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50mL 1mol·L-1的KCl溶液和100mL 0.25 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将10 mL 1 mol·L-1的H2SO4稀释成0.1 mol·L-1的H2SO4,可向其中加入100 mL水
D.20℃时,0.023 mol·L-1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100mL加入5g生石灰,冷却到 20℃时,其体积小于 100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023 mol·L-1
D
【详解】
A项、硫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已知,但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离子物质的量,故A错误;
B项、1mol•L-1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0.25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故B错误;
C项、10 mL 1 mol·L-1的H2SO4稀释成0.1mol/L的H2SO4,所得稀硫酸的体积为100mL,所加水的体积不是100mL,故C错误;
D项、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溶剂,使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仍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液体积减小,同温下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C.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标准状况)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
D.10 ℃时,100 mL 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35 mol·L-1
C
【解析】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1、0.3 mol•L-1,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存在:c(Na+)+c(K+)=c(Cl-)+2c(SO42-),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同,故B错误;C.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标况下22.4 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一定等于1 mol•L-1,故C正确;D.10℃时,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 mL,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故D错误;故答案为C。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0.3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总物质的量为0.9mol
B.10℃时0.35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mL,蒸发掉5 g水,再冷却到10℃时,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1
C.用1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所得氨水的浓度是1mol·L-1
D.50mL 1mol·L-1的KCl溶液和100mL 0.25 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
【详解】
A.没有注明溶液的体积,只有在1L0.3 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Na+ 和SO42-总物质的量为0.9mol,故A错误;
B.10℃时0.35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mL,蒸发掉5 g水,再冷却到10℃时,得到的溶液还是原温度下的KCl饱和溶液,故其浓度仍为0.35mol·L-1,B正确;
C.用1L水吸收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所得氨水的体积并不是1L,则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1,故C错误;
D. 50mL 1mol·L-1的KCl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而100mL 0.25 mol·L-1MgCl2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故D错误;
答案选B。
下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是( )
A.将0.1mol氨充分溶解在1L水中
B.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与990g水混合
C.将25.0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D.将10mL1mol/L的盐酸与90mL水充分混合
C
【详解】
A. 将0.1mol氨充分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故不能得到0.1mol/L的溶液,A错误;
B. 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与990g水混合,不知所配溶液的密度,无法求算其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
C. 将25.0g胆矾的物质的量为0.1mol,将其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C正确;
D. 将10mL1mol/L的盐酸与90mL水充分混合,不同液体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两液体体积在数值上的简单加和,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
物质的量的单位mol/L中的L,指的是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3OH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5NA
B.1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C.25℃1L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H+的数目为0.01NA
D.0.1 mol H2和0.1 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为0.2NA
C
【详解】
A.标准状况下,CH3OH是液体,无法计算2.24LCH3OH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故A错误;
B. Na2O2~e-,1mol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B错误;
C.25℃1LpH=12的Na2CO3溶液中c(OH-)=0.01mol/L,n(OH-)=0.01mol/L×1L=0.01mol,由水电离出H+等于由水电离出的OH-,数目为0.01NA,故C正确.
D.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H2+I22HI,因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反应后HI分子总数小于0.2NA,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N2的质量为28 g/mol
B.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均为22.4 L
C.Cl2的摩尔质量为71 g
D.3.01×1023个SO2 分子的质量为32 g
D
【解析】
A、质量的单位是g,1molN2的质量为28g,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故A错误;B、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不是气体则不一定,故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C错误;D、n(SO2)==0.5mol,m(SO2)=nM=0.5mol×64g/mol=32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B选项为易错点,注意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而固体、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都占有相同的体积
B.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C.1 mol O2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D.由0.2 g H2和8.8 g CO2、5.6 g CO组成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状况下O2密度的0.913倍
A
【详解】
A.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占有相同的体积,故A项错误;
B.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B项正确;
C.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均为22.4 L,1 mol O2中含氧原子数为2×6.02×1023=1.204×1024,C项正确;
D.0.2 g H2、8.8 g CO2、5.6 g 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 mol、0.2 mol、0.2 mol,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14.6 g,总物质的量为0.5 mol,所以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9.2 g·mol-1,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两者的相对密度为29.5÷32≈0.913,D项正确。
答案选A。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31g白磷中含有1.5NA个P-P键
②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的总数目为0.1NA
③标准状况下,22.4LHF中含有NA个分子
④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NA个电子,则阳极溶解32g铜
⑤将2.24L(标准状况)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⑥常温下,含有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小于0.1NA
⑦142gNa2SO4和Na2HPO4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3NA
⑧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107g
A.①③④ B.①⑥⑦ C.③⑤⑦ D.①⑥⑧
B
【分析】
①1mol白磷中含有6molP-P键,31g白磷(0.25mol)中含有P-P键1.5NA,正确;
②CO32- + H2O ⇌ HCO3- + OH-,1个CO32-水解产生2个阴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增大,所以1L0.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错误;
③标况下,HF为液体,不能直接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错误;
④粗铜中含有锌、铁、银等杂质,锌、铁先失电子,反应完成后,铜再失电子,阳极溶解铜小于32g,错误;
⑤氯气和水反应为可逆反应,0.1mol氯气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1NA,错误;
⑥浓硫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所以生成SO2的分子数小于0.1NA,正确;
⑦142g全为Na2SO4,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3NA,142g全为Na2HPO4,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3NA,142gNa2SO4和Na2HPO4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3NA,正确;
⑧胶体粒子为很多微粒的集合体,NA个Fe(OH)3胶体粒子的质量为大于107g,错误。
【详解】
综上所述,易知正确应选答案B。
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状况)
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
D
【详解】
根据方程式2H2O2H2↑+O2↑,光解0.02 mol水,可产生0.02 mol H2和0.01 mol O2。则可得: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4g,错误;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2个,错误;
C.可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0.448 L,错误;
D.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0.02 mol H2。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为2∶1
B.1 g甲烷和1 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5∶1
C.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2∶1
D.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1∶2
B
【分析】
A.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根据N=nNA=NAm/M来计算;
C.根据m=nM来计算;
D.根据公式V=nVm=mVm/M来计算。
【详解】
A.同温同压下,甲烷和氧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等于16:32=1:2,故A错误;
B.根据N=nNA=mNA/M可知,1g甲烷和1g氧气的原子数之比为(1/16×5NA):(1/32×2)=5:1,故B正确;
C.根据m=nM可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之比为16:32=1:2,故C错误;
D.根据公式V=nVm=mVm/M可知,在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甲烷和氧气的体积之比=(mVm/16):(mVm/32)=2:1,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
根据气态方程:PV==nRT及n=m/M、m=ρV可知,P×M==m/VRT= P×M=ρRT ,当P、T一定时,M与ρ成正比。
将26.4 g 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 g,则原混合物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3:1 C.13:31 D.31:13
B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运用差量法计算出Na2O2的质量,然后求出Na2O的质量,最后求出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
Na2O2与Na2O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发生的反应为:①Na2O+H2O=2NaOH、②2Na2O2+2H2O=4NaOH+O2↑,26.4gNa2O2与Na2O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称得水溶液增重24.8g,减少的1.6g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反应②知,混合物中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Na2O2的质量为7.8g;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26.4g—7.8g=18.6g,则Na2O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原混合物中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明确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抓住固体质量与溶液增加的质量之差为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用0.2mol·L-1某金属阳离子Rn+的盐溶液40mL,恰好将20mL0.4mol·L-1的硫酸盐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则n值为( )
A.1 B.2 C.3 D.4
B
【解析】
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0mL×10-3×0.4mol•L-1=8×10-3 mol,溶液中Rn+离子的物质的量为:40mL×10-3×0.2mol•L-1=8×10-3mol,由反应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盐时M的化合价为+n,则SO42-与R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
2Rn+~n SO42-
2 n
8×10-3mol 8×10-3mol
解得n=2,故选答案B。
某工业废气所含氮氧化物(NxOy)的氮氧质量比为7∶4,该NxOy可表示为
A.N2O B.NO C.N2O3 D.NO2
A
【分析】
本题可先设分子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氮氧化物的分子式为NxOy,则=7:4,解得x:y=2:1,所以化学式为N2O,故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B.1.8 g 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含有NA个氖原子的氖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D.0.5 L 0.2 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 0.1NA
B
【详解】
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11.2 L O2的物质的量不是0.5 mol,所含氧原子数不是NA,A项错误;1个NH中含有10个电子,1.8 g NH
即0.1 mol NH
中含NA个电子,B项正确;含有NA个氖原子的氖气是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C项错误;N(Na+)为0.5×0.2×2NA=0.2NA,D项错误。
【点睛】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时候,注意一定是在标况下气体,不是标况或不是气体时不能使用。常考的容易出错的物质有水、三氧化硫、氟化氢或乙醇等。
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入合金的质量不可能为6.4 g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C.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D.溶解合金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
【分析】
将一定量的镁和铜合金加入到稀HNO3中,二者恰好反应,金属、硝酸都没有剩余,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发生反应: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发生反应:Mg(NO3)2+2NaOH═Mg(OH)2↓+2NaNO3、Cu(NO3)2+2NaOH═Cu(OH)2↓+2NaNO3,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氢氧根的质量为5.1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生成NO为
=0.1mol。
【详解】
A.镁和铜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5mol,假定全为镁,质量为0.15mol×24g/mol=3.6g,若全为铜,质量为0.15mol×64g/mol=9.6g,所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m)为3.6g<m<9.6g,则合金的质量可能为6.4g,A错误;
B.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反应(HNO3)=n(金属)=
×0.15mol=0.4mol,故B错误;
C.加入的氢氧化钠恰好与硝酸镁、硝酸铜反应,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的NaOH为0.3mol,故加入NaO溶液的体积为=0.1L=100mL,C错误;
D.标准状况下0.1molNO的体积为2.24L,D正确。
故选D,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5mol·L-1葡萄糖溶液中O-H键数目为2.5NA
B.5.6g铁与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可能为0.25NA
C.0.lmol苯与足量氢气反应后,破坏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A
D.10 g KHCO3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1NA
B
【解析】
A. 1个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O-H键,但水分中也含有O-H键,故A错误;
B. 5.6g铁与硝酸完全反应时产物可能完全为Fe2+,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2mol;若产物完全为Fe3+,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3mol,故实际转移的数目可能为0.25NA,故B正确;
C. 苯分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C错误;
D. KHCO3固体中含有K+和HCO3-,没有CO32-,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溶液中的水的存在,及苯环中没有双键等这些细节问题。
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氢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D
【解析】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其分子数成正比。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其摩尔质量越大,其物质的量越小,所含的分子数越少。
【详解】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其分子数成正比。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其摩尔质量越大,其物质的量越小,所含的分子数越少。相同质量的氢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4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最大,故其物质的量最小、所含的分子数最少,D正确。
答案选D。
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8OH−+3=3BaSO4↓+2
+4H2O
D
【详解】
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Al3+与OH−、Ba2+与之间的离子反应,如下:Ba2++
=BaSO4↓,Al3++3OH−=Al(OH)3↓,Al(OH)3+OH−=
+2H2O,假设1 mol Al2(SO4)3中
完全被沉淀所需Ba(OH)2量为3 mol,提供6 mol OH−,1 mol Al2(SO4)3中含有2 mol Al3+,由反应Al3++3OH−=Al(OH)3↓可知,2 mol Al3+完全沉淀,需要6 mol OH−,故:从起点到A点,可以认为是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A点时
完全沉淀,A~B为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的反应,B点时溶液中Al3+完全沉淀,产生沉淀达最大值,溶液中溶质为BaCl2,B~C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钡反应,C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
A、C点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转化为偏铝酸盐,故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正确;
B、D点的溶液中含有Ba2+、,通入二氧化碳立即产生碳酸钡、氢氧化铝沉淀,B正确;
C、前3 L 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2(SO4)3反应,从3 L~6 L为Ba(OH)2溶液与溶液中AlCl3反应,二者消耗的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等为3 L×1 mol/L=3 mol,由生成硫酸钡可知,故
,由氯化铝与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铝可知
,故n(AlCl3)=2mol,故原溶液中原混合液中
,C正确;
D、OA段实质为硫酸铝与氢氧化钡恰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6OH−+3=3BaSO4↓+2Al(OH)3↓,D错误;
答案选D。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A
B
【详解】
A、忽视了NaAlO2溶液中的水,错;
B、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则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1××6=2个,12 g石墨烯含六元环的物质的量=12/24=0.5 mol,正确;
C、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
D、OH-是10电子微粒,所含电子数为10N0,错。
VL硫酸钾溶液中含有mg钾离子,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A.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D
【详解】
K+的物质的量为=
mol,根据K2SO4的化学式可知:n(
)=
n(K+)=
×
mol=
mol,则溶液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
mol·L-1,故答案为D。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 K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000 m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A
B.500 mL溶液中有0.1NA个K+
C.1 L溶液中K+的浓度为0.4 mol·L-1
D.1 L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0.4 mol·L-1
C
【详解】
A、1 000 mL溶液中含有0.2 molK2SO4所含K+、SO42-总数为0.5NA,错误;
B、N(K+)=0.2 mol·L-1×0.5 L×2NA=0.2NA,B项错误;
C、K+的浓度为0.2 mol·-1×2=0.4 mol·L-1;
D、SO42-的浓度是0.2 mol·L-1,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1L0.5mol/L盐酸溶液中通入NH3至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此时NH4+个数为0.5NA
B.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中含有4NA极性共价键
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标况下,当阴极生成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A
【解析】
A. 向1L0.5mol/L盐酸溶液中通入NH3至中性(忽略溶液体积变化),n(NH4+)= n(Cl-),所以NH4+个数为0.5NA,故A正确;
B. 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氯气先氧化碘离子,没有FeI2的物质的量,不能计算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是液体,22.4L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C错误;
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阴极先生成铜单质再生成氢气,标况下,当阴极生成22.4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大于2NA,故D错误。
答案选A。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101kPa条件下,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A
B.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H2分子数为0.1NA
C.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则N(HClO)+N(Cl−)+N(ClO−)=2NA(N表示粒子数)
D.50℃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A
D
【分析】
A、25℃,101kPa条件不是标准状况;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够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
C、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氯气部分与水反应;
D、50℃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详解】
A项、25℃,101kPa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vm=22.4L/mol计算5.6L甲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反应生成0.1mol氢气,但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够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故生成H2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B错误;
C项、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由氯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N(Cl2)+N(HClO)+N(Cl−)+N(ClO−)=2NA,故C错误;
D项、50℃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0.1mol,H+的数目为0.1NA,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和条件是解答关键。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2.5mL 16mol/L浓硫酸与足量锌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5.8g熟石膏(2CaSO4 • 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
C.92.0g甘油(丙三醇)和甲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8.0NA
D.标准状况下,1L甲醛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分子个数约为
A
【解析】
A.浓硫酸与锌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硫酸时发生反应:Zn+H2SO4(稀)=ZnSO4+H2↑,n(H2SO4)=c·V=16mol/L×0.0125L=0.2mol,若完全发生第一个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若完全发生第二个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因此反应转移电子数目大于0.2NA,小于0.4NA,A错误;
B.熟石膏(2CaSO4 • H2O)相对分子质量是290,则5.8g熟石膏的物质的量是n=5.8g÷290g/mol=0.02mol,由于每个熟石膏中含有1个结晶水,所以0.02mol该物质中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B正确;
C.甘油(丙三醇)和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2,所以92.0g甘油(丙三醇)和甲苯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1mol,由于这两种物质每种分子中都含有8个H原子,所以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为8.0NA,C正确;
D.甲醛在标准状况下为气体,1L的物质的量为n(甲醛)=,1mol甲醛完全燃烧消耗1molO2,则1L甲醛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
,消耗氧气的分子个数约为
,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SO3气体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密度比为4:5 B.物质的量之比为4:5
C.体积比为1:1 D.原子数之比为3:4
A
【解析】
由n==
可知,ρ=
=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其密度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64∶80=4∶5,A项正确;
B. 设气体的质量均为m g,则n(SO2)=mol,n(SO3)=
mol,所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
=80∶64=5∶4,B项错误;
C. 根据V=n·Vm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5∶4,C项错误;
D. 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5×3)∶(4×4)=15∶16,D项错误;
答案选A。
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况下,11.2L氟化氢中含有的电子数5NA
B.6.0g甲醛(HCHO)和醋酸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8NA
C.100mL 0.1mol/L 的KAl(SO4)2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总数为0.02NA
D.分别由H2O2和KMnO4制备等量的氧气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B
【解析】
A.标况下,氟化氢为液体,不可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A不正确;
B.甲醛(HCHO)和醋酸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所以先计算最简式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最简式物质的量计算计算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即可,原子数为0.8NA,故B正确;
C.因为Al3++3H2OAl(OH)3+3H+,会让阳离子数目略有增加,所以100mL 0.1mol/L 的KAl(SO4)2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总数略大于0.02NA,故C不正确;
D.2H2O22H2O+O2,双氧水中氧元素是从负一价升高到零价,所以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2KMnO4
K2MnO4+MnO2+O2,高锰酸钾中氧元素是从负二价升高到零价,所以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故D不正确;
正确答案:B。
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在标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A.1:1:1 B.1:2:3 C.6:3:2 D.23:24:27
B
【详解】
假设金属的物质的量都是2mol,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2SO4=Na2SO4+H2↑;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由于酸足量,所以反应按照金属来计算。则根据方程式可知它们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3。对于气体来说,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因此在标况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1:2:3。
答案选B。
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L(标况)。将反应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mo1·L-1,则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气体A中SO2与H2的体积之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B
【分析】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0.05mol,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
=0.05mol,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二氧化硫,ymol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
A、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正确,不选A;
B、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体积比为0.3:1.2=1:4,错误,选B;
C、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共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1.5×65=97.5g,正确,不选C;
D、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金属锌计算转移电子数为1.5×2=3mol,正确,不选D;
故答案选B。
设N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g的2H216O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5NA
B.32g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6NA
C.26gC2H2与C6H6混合气体中含C—H键的数目为2NA
D.120gNaHSO4和KHS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A
B
【详解】
A项,2H216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0g即为0.5mol,2H216O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0,0.5mol的2H216O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5NA,故A项正确;
B项,32gS物质的量为1mol,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4NA,故B项错误;
C项,可以直接将其看做最简式CH计算,26g混合气体含有2molCH,即得含C—H键的数目为2NA,故C项正确;
D项,120gNaHSO4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钠离子数目为NA;120g KHSO3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所以120gNaHSO4和KHSO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A,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
硫在氧气充分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直接生成三氧化硫,只有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的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
A.N2 B.Cl2 C.H2 D.CO2
C
【详解】
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其体积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摩尔质量最小的气体其体积最大,所以气体体积最大的是氢气,本题选C。
【点睛】
质量相等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也就越大。
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CH4;②3.01x1023个HCl;③13.6gH2S;④0.2molNH3。下列对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
A.体积:④<①<②<③
B.密度:①<④<③<②
C.质量:④<①<③<②
D.氢原子数:②<④<③<①
A
【详解】
①6.72LCH4的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的物质的量为
=0.5mol,③13.6gH2S的物质的量为
=0.4mol,④0.2molNH3;
A.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体积④<①<③<②,故A错误;
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密度①<④<③<②,故B正确;
C.根据m=nM知,甲烷质量为0.3mol×16g/mol=4.8g,HCl的质量为0.5mol×36.5g/mol=33.25g,氨气的质量为0.2mol×17g/mol=3.4g,故质量④<①<③<②,故C正确;
D.甲烷中n(H)=0.3mol×4=1.2mol,HCl中n(H)=0.5mol,硫化氢中n(H)=0.4mol×2=0.8mol,氨气中n(H)=0.2mol×3=0.6mol,故H原子数目②<④<③<①,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
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n=
、n=
、c=
。有用的推论:(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同质量时:V1:V2=M2:M1;(2)同温同体积时:④P1:P2=n1:n2=N1:N2 ⑤同质量时:P1:P2=M2:M1;(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⑥ρ1:ρ2=M1:M2=m1:m2。
1 mol MgCl2中含有 ( )
A.3.01×1023个Mg2+ B.6.02×1023个Cl-
C.1 mol Mg2+ D.1 mol Cl2
C
【详解】
1 mol MgCl2中含有1 mol Mg2+和2 mol Cl-,即含有6.02×1023个Mg2+和1.204×1024个Cl-;MgCl2中不含Cl2。故选C。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1mol•L ﹣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C
【详解】
A.NaClO是强碱弱酸盐,其溶液中ClO-能够水解,导致含有的ClO-的数目小于NA,A错误;
B.苯的结构为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独特的化学键,没有C=C双键,B错误;
C.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均为28,且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C正确;
D.标准状况下,6.72L 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与水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 H2O = 2HNO3 + NO,该方程式转移的电子为2moL,则实际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D错误;
故选C。
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A.2.2g CO2 B.4.8gMg C.4.48L O2 D.49g H2SO4
B
【解析】
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根据n=来计算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C选项中氧气所处状态不确定,气体摩尔体积不确定,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
【详解】
A.CO2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2.2 g CO2的物质的量= = 0.05mol,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Mg的摩尔质量为24 g/mol,4.8 g Mg的物质的量= = 0.2 mol,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C.氧气所处状态不确定,气体摩尔体积不确定,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故49 g H2SO4的物质的量= = 0.5 mol,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侧重考查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关系。要特别注意C选项是学生的易错点,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适用条件,题设陷阱经常错将默认状态的“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误把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B
【详解】
A、由PV=nRT可知:气体的体积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A错误;
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
C、只有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近似为22.4L/mol,C错误;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但其物质的量可能相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可能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下列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的是( )
A.0.012 kg C B.0.012 kg12C
C.0.012 kg13C D.0.012 kg12C和13C
B
【解析】
每摩尔微粒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指明的微粒,0.012kg12C含有碳原子数目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B正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0.012kg12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A
【详解】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微粒,可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故A错误;
B.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0.012kg12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碳原子,故B正确;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故C正确;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SO4 的质量为98 g·mol−1
B.98 g H2SO4含有NA个H2SO4分子
C.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
D.6.02×1023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9.8 g
B
【解析】
A项、质量的单位为g,g•mol-1是摩尔质量的单位,故A错误;
B项、98g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NA个H2SO4分子,故B正确;
C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故C错误;
D项、6.02×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98 g,故D错误。
故选B。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多少
B.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同温同压下,NA个NO与NA个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C
【详解】
A.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故A错误;B.24g镁的物质的量为24g÷24mol-1=1mol,1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原子,故失去电子的数目为1mol
Amol-1,故B错误;C.臭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故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8g÷16
mol-1=3mol,氧原子的数目为3mol
NAmol-1=3NA,所以C正确;D.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数目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故NA个NO与NA个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相等,故D错误;答案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
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
【解析】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
B.根据规定,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B正确;
C.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C错误;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在空气中煅烧CoC2O4生成钴氧化物和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2.41 g,CO2的体积为1.344 L(标准状况),则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Co2O3 B.Co3O4 C.CoO D.CoO3
B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可由二氧化碳的体积确定CoC2O4和氧化物中钴的物质的量,由钴的质量可以确定氧化物中氧的物质的量,由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可得钴氧化物的化学式。
【详解】
标准状况下,1.344 LCO2的物质的量为=0.06mol,由化学式可知CoC2O4中n(Co)=0.06mol×
=0.03mol,由钴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氧化物中n(Co)为0.03mol,则氧化物中n(O)=
=0.04mol,氧化物中钴、氧物质的量比为n(Co):n(O)=0.03mol:0.04mol=3:4,由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可得钴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3O4,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计算,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明确化学式计算的方法是解答关键。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1 mol O2中含有____________个氧气分子,含有________个氧原子。
(2)0.5 mol H2O中含有________个水分子,含有________个原子。
(3)6 mol NO和_____mol NO2所含原子数相等,与1 mol CO2所含电子数相等的H2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6 mol H2O与___mol 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1 mol HCl与____mol CH4所含电子数相等。
(4)1个CO2分子含有________个电子,1 mol CO2含有______mol e-,_____个e-。
(5)1个H2O分子含有_______个原子,2 mol H2O含有________mol e-,______个e-。
(6)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1 mol H2SO4中氧原子数为________。
(7)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个Na+,则该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Na+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8)1 mol NaCl中氯离子数为________,离子总数为________。
NA 2NA 0.5NA 1.5NA 4 11 4 1.8 22 22 22NA 3 20 20NA 2 mol 4NA 0.025 mol 0.05mol NA 2NA
【解析】
结合分子的组成和原子的构成以及N=nNA分析计算。
【详解】
(1)根据N=nNA,1mol O2中含有1mol×NA=NA个氧气分子,1个O2中含有2个O,1molO2中含氧原子数目为2NA,故答案为NA;2NA;
(2) 根据N=nNA,0.5 mol H2O中含有0.5mol×NA=0.5NA个水分子,1个H2O分子含有3个原子,因此0.5 mol H2O含有1.5NA个原子,故答案为0.5NA;1.5NA;
(3)1个NO含有2个原子,1个NO2含有3个原子,要使二者含有原子数目相等,则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物质的量之比为3∶2,所以6 mol NO和 4mol NO2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1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电子,要使二者含有的电子数目相等,则二氧化碳与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所以与1 mol CO2所含电子数相等的H2的物质的量是11mol;1个水分子含有2个H,1个氨气分子含有3个H,要使二者含有氢原子数目相等,水分子与氨气分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2,所以6mol H2O与 4 mol 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1个HCl分子含有18个电子,1个CH4分子含有10个电子,要使二者含有的电子数目相等,则HCl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8,因此与1 mol HCl所含电子数相等的CH4的物质的量是1.8mol,故答案为4;11;4;1.8;
(4)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1 mol CO2含有的电子物质的量为22mol,含电子的数目为22NA,故答案为22;22;22NA;
(5)1个水分子含有2个H和1个O原子,共3个原子;1个H2O分子含有10个电子,因此2 mol H2O含有20mol e-,含电子的数目为20NA,故答案为3;20;20NA;
(6)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H2O)==2mol;1 个H2SO4中含有4个氧原子,1 molH2SO4中含有4mol氧原子,含氧原子数目为4NA,故答案为2mol;4NA;
(7)n(Na+)==0.05mol,由化学式可知n(SO42-)=
n(Na+)=0.05mol×
=0.025mol,故答案为0.025mol;0.05mol;
(8) 1 mol NaCl中含有1mol Cl-和1molNa+,因此Cl-数目为NA,共含有2NA个离子,故答案为NA;2NA。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熟练掌握和理解N=nNA的含义,本题的易错点为物质中电子的数目的判断,分子中的电子数=各原子含有的电子数之和,而原子核外的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的质子数。
取50.0 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 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 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1)原混合溶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
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1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12 L
【详解】
(1)14.51克白色沉淀是BaCO3和BaSO4混合物,剩余沉淀为BaSO4,Na2SO4的物质的量等同于BaSO4的物质的量所以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Na2SO4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0.4mol/L,减少的沉淀质量为BaCO3,Na2CO3的物质的量等同于BaCO3的物质的量所以Na2CO3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所以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答案为:1mol/L、0.4mol/L.
(2)设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x.
BaCO3+2HNO3═Ba(NO3)2+H2O+CO2↑
1mol 22.4L
0.05mol x
x=1.12L,答案为1.12L.
填写下列空白:
(1)一定质量的Al2(SO4)3中含有2.7 g Al3+,含有________个SO42-;溶于水得1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2)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CO2和SO2,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
(3)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 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_______。
(5)已知ag A和b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9.03×1022(或0.15NA) 0.5 11∶16 16∶11 4∶3 80% 8.4 5(a+b-d) g·mol-1
【解析】
(1)找准物质的量关系:Al2(SO4)3~2Al3+~3SO42-计算可得;
(2)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CO2和SO2,它们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氧原子数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3)设NH3与CH4含氢原子物质的量均为12mol,则n(NH3)=4mol,n(CH4)=3mol;
(4)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16.8
。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
=8.4;
(5)由质量守恒定律和=
可知。
【详解】
(1)n(Al3+)==0.1 mol,n(SO42-)=
n(Al3+)=0.15 mol,含有9.03×1022(或0.15NA)个SO42-。
,溶于水得100 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0.5 mol·L-1;
(2)=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相同,同质量的CO2和SO2,它们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
=
==
=
。
=
,同质量的CO2和SO2,且1个CO2分子和1个SO2分子均含2个氧原子,则氧原子数与分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氧原子数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则氧原子数之比为16∶11;
(3)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设NH3与CH4含氢原子物质的量均为12mol,则n(NH3)=4mol,n(CH4)=3mol,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4)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 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16.8
,设NH3体积分数为x,则CH4体积分数为1-x,所以有:17x + 16
(1-x) = 16.8,解得x=80%。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
=8.4;
(5)已知ag A和b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g D,由质量守恒定律知:m(C)=(a+b-d)g,则C的摩尔质量为。
由于镁合金具有硬度大、密度小、散热性好、抗震性好等优异性能它被用于制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车车架等。现称取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样品放入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1)合金中A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2)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3)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5.4g 4.0 mol/L 0.8 mol/L
【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0~25 mL发生酸碱中和,25~200 mL发生离子与碱生成沉淀的反应,200~240mL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200 mL时生成沉淀最多,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15 mol,溶解的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35 mol-0.15 mol=0.2 mol,根据铝原子守恒可得Al的质量;
(2)根据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可求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3)溶液最后的溶质为硫酸钠,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H2SO4) = n(SO42-) = n(Na+)/2 = n(NaOH)/2,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镁铝合金样品放入500 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镁离子、铝离子,向此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从生成沉淀图象分析可知,氢氧化钠体积从0-25 mL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即硫酸过量,200-240 mL段沉淀部分消失,发生的反应是:Al(OH)3+OH-=AlO2-+2H2O,由铝元素守恒得:,m(Al)= 0.2mol ×27g/mol = 5.4 g,
故答案:5.4 g;
(2),c(NaOH)= 4.0 mol/L;
(3)在200 mL时,沉淀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溶质为硫酸钠,此时V(NaOH)=200 mL,n(NaOH)=0.2 L×4.0 mol/L=0.8 mol,则n(H2SO4) = n(SO42-) = n(Na+)/2= n(NaOH)/2 = 0.4 mol,c(H2SO4)= 0.4 mol/0.5 L=0.8 mol/L。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_______)
(2)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_______)
(3)摩尔质量实际上就是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
(4)两种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一定不同(_______)
(5)1 mol氧中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_______)
(6)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_______)
× × × × × ×
【详解】
(1)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该说法错误;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该说法错误;
(3)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同,但它们单位不同,故该说法错误;
(4)两种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可能相同,如氨气和一氧化碳,故该说法错误;
(5)1mol氧指代不明,没有指出是1mol氧原子还是1mol氧气,故该说法错误;
(6)1mol任何物质不一定都含有1mol子,如1mol氧原子,并不含氧气分子,故该说法错误;
⑴1个N2分子的质量约为______;
⑵要使每50个水分子中含1个Na+,则90g水中需要加入NaOH的质量为_____。
⑶________ molH2SO4分子与1.806×1024个水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⑷4.5g水与_____g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_____。
g或
g 4g 0.75mol 24.5g 1:4
【解析】
(1)氮气分子的摩尔质量为28g/mol,1mol的氮气含有约6.02×1023个N2分子,故1个N2分子的质量是m==
g=
g,故答案为:
g或
g。
(2)90g水的物质的量==5mol,每50个水分子中含1个Na+,则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
=0.1mol,故需要加入NaOH的质量为=0.1mol×40g/mol=4g,故答案为:4g。
(3)n(H2O)==
=3mol,1个H2O中含有1个O原子,所以n(O)=3mol,1个H2SO4分子中含有4个O原子,所以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
=0.75mol,故答案为:0.75mol。
(4)4.5g水的物质的量==0.25mol,所含的分子数相等的硫酸的质量为0.25mol×98g/mol=24.5g,1个H2O中含有1个O原子,1个H2SO4分子中含有4个O原子,所以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1:4,故答案为:24.5g,1:4。
(1)0.3 mol CH4 含有的电子数目为____;它与____克 CO2 的原子总数相同;O2 与 SO2 等质量混合,该混合物中 O2 与 S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某常见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1.25 g/L,若该气体的分子式为 A2 型, 则其名称是______。
(3)取 100 mL 1mol/L NaCl 溶液与 300 mL0.5mol/L MgCl2 溶液配成混合溶液,则该混合溶液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3NA 22 2﹕1 氮气 1mol·L-1
【解析】
(1)1mol CH4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NA、原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0.3 mol CH4 含有的电子数目为3NA、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CO2 的原子总数为3,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0.5mol×44g/mol=22g;由n=m/M可知,n(O2):n(SO2)= M(SO2):M(O2)=64:32=2:1,故答案为:3NA ;22;2﹕1;
(2)标准状况下,气体A2的密度为1.25g/L,则M(A2)=1.25g/L×22.4L/mol=28g/mol, M(A)=14 g/mol,则A为N原子,A2为氮气,故答案为:氮气;
(3)100 mL 1mol/L NaCl 溶液中n(Cl-)=0.1 mol,300 mL0.5mol/L MgCl2 溶液中n(Cl-)=0.3 mol,则混合溶液中n(Cl-)=0.4 mol,400 mL混合溶液中c(Cl-)=0.4mol/0.4L=1mol/L,故答案为:1mol/L。
【点睛】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涉及物质的量、微粒个数、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解答时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1)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的D;现将16 g A与70 g B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0.5molH2和 O2的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_。
(3)8.5 g氢氧根离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
(4)14 g C2H4与C4H8的混合物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8g/mol 11.2L 5NA 8mol
【解析】
(1)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D,根据质量守恒,生成D的质量为8g+32g-22g=18g,据此进行16gA与70gB反应的过量判断,再根据质量比计算生成D的质量,利用M=m/n计算D的摩尔质量。
(2)根据V=n×Vm计算;
(3)先计算8.5g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1个OH-含有10个电子计算含有的电子数目;
(4)C2H4与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最简式相同的物质,只要总质量一定,所含原子个数和质子数相同,先计算14gCH2的物质的量,再依据1个CH2中含有8个质子计算质子的物质的量。
【详解】
(1)8gA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D,根据质量守恒D的质量为8g+32g-22g=18g,16gA完全反应需要B的质量为16g×16/4=64g<70g,故B过量,则生成的D的质量为16g×9/4=36g,D的摩尔质量为36g÷2mol=18g/mol,故答案为18g/mol。
(2)在标准状况下,0.5mol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11.2L;
(3)8.5g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OH-)= 8.5g÷17g/mol=0.5mol,1个OH-含有10个电子,则8.5g氢氧根离子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5mol×10×NA=5 NA,故答案为5 NA;
(4)C2H4与C4H8的最简式均为CH2,则14gCH2的物质的量为14g÷14g/mol=1mol,1个CH2中含有8个质子,所以质子的物质的量为8mol,故答案为8mol。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理解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公式是解答关键,第(1)小题是易错点,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反应时物质间过量少量的关系。
3mol 含有: ______ 个电子.
【详解】
一个钠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3mol Na+含有30mol电子,则电子的数目为:N=nNA=30NA;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30NA。
质量相同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摩尔质量之比是 _____,含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 。
5:4 4:5 5:6
【解析】
设SO2和SO3的质量为mg,根据n=可知,等质量的SO2和SO3物质的量之比=
:
=5:4,摩尔质量之比=64g/mol:80g/mol=4:5,1个SO2分子含有2个O原子,1个SO3分子含有3个O原子,则含有氧原子数目之比=
×2:
×3=5:6,故答案为:5:4;4:5;5:6。
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H2SO4·SO3)……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试回答以下问题(并写出必要的过程):
(1)已知某硫酸溶液的的密度为1.84 g/cm3,质量分数为98%,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
(2)若将其稀释为500mL 0.2mol/L的溶液,需用量筒取该浓硫酸___________mL
(3)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89 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800 mL硫酸,则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
(4)硫铁矿是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3FeS2+8 O2=Fe3O4+6SO2,4FeS2+11 O2=2Fe2O3+8SO2,若2.4 mol FeS2完全反应耗用氧气145.6 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产物中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
18.4mol/L 5.4 1.25 mol/L 2:3
【详解】
(1)根据c=1000ρw%/M=1000×1.84×98%/98mol·L-1=18.4mol·L-1;故答案为18.4mol/L;
(2)设原溶液的体积为VmL,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有VmL×18.4mol/L=500ml×0.2mol/L,解得V=5.4mL,故答案为5.4;
(3)89g焦硫酸的物质的量为89/178=0.5mol,溶于水后生成1mol硫酸,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0.8L=1.25mol/L,故答案为1.25 mol/L;
(4)假设生成四氧化三铁的硫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为x,则生成氧化铁的硫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x+y=2.4、8x/3+11y/4=145.6/22.4,解x=1.2,y=1.2,则生成的Fe3O4为0.4mol,Fe2O3为0.6mol,Fe3O4与Fe2O3物质的量之比为0.4:0.6=2:3,故答案为2:3。
(1)质量之比为16:7:6的三种气体SO2、CO、NO,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1.7 g NH3的体积为________L,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3)某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在标准状况下,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5:5:4 10:5:4 5:5:4 2.24 3.36 64 g·mol-1 32
【详解】
(1)质量之比为16:7:6,说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5:5:4,所以其分子数之比为5:5:4,氧原子数之比为10:5:4,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为5:5:4。
(2)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7 g÷17 g·mol-1=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 mol×22.4 L·mol-1=2.24 L,0.1 mol NH3含有0.3 mol H,与0.15 mo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则标准状况下0.15 mol H2S的体积为0.15 mol×22.4 L·mol-1=3.36 L。
(3)在标准状况下,1.28 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448 mL,其物质的量为0.448 L÷22.4 L·mol-1=0.02 mol,摩尔质量为1.28 g÷0.02 mol=64 g·mol-1,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16×2=32。
(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等质量的SO2和O2。二者体积比为__________,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密度比为_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6.72 L,质量为12 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CO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CO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C和O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g·L−1。
1∶2 1∶2 2∶1 1∶3 25% 17.5% 4∶7 40 1.79
【详解】
(1)二者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1,等质量时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推出体积之比和分子数之比均为1∶2,密度之比为2∶1。
(2)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6.72 L÷22.4 L/mol=0.3 mol,所以n(CO)+n(CO2)=0.3 mol;n(CO)×28 g/mol+n(CO2)×44 g/mol=12 g,求得n (CO)=0.075 mol,n(CO2)=0.225 mol。
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标准状况下,0.2 mol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 其中含有的NH3分子数是__________,含氢原子数是_______。
(2)H2SO4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49 g 的H2SO4中含有______mol氧原子,能与______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3)将0.5 mol Na2CO3 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
4.48L 0.2NA 0.6NA 98 g·mol-1 2 1 1mol/L
【解析】
(1) 标准状况下,0.2 mol氨气的体积V=nVm=0.2 mol×22.4L/mol=4.48L;含有的NH3分子数N(NH3)=n(NH3)NA=0.2NA;每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含氢原子数N(H)=3×n(NH3)NA=0.6NA。
(2)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49 g 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 =
=0.5mol,每个H2SO4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n(O)= 4×n(H2SO4)=2mol;每1mol H2SO4中含有2mol氢离子,可以消耗2mol NaOH, 49 g 的H2SO4物质的量为0.5mol,可以和1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3) 将0.5 mol Na2CO3 溶解,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1mol/L。
【详解】
(1) 标准状况下,0.2 mol氨气的体积V=nVm=0.2 mol×22.4L/mol=4.48L;含有的NH3分子数N(NH3)=n(NH3)NA=0.2NA;每个氨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含氢原子数N(H)=3×n(NH3)NA=0.6NA。
(2)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49 g 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 =
=0.5mol,每个H2SO4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n(O)= 4×n(H2SO4)=2mol;每1mol H2SO4中含有2mol氢离子,可以消耗2mol NaOH,所以49 g 的H2SO4物质的量为0.5mol,可以和1mo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3) 将0.5 mol Na2CO3 溶解,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1mol/L。
(1)4.9g H2SO4含__________个H2SO4分子,能和__________mol NaOH完全反应.
(2)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其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在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和CO2,其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
(4)标准状况下有①44.8L CH4,②9.03x 1023个NH3分子,③85g H2S三种气体,对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5)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气体X2跟3体积气体Y2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6)某盐混合溶液中含有离子:Na+、Mg2+、Cl﹣、SO42﹣,测得Na+、Mg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2mol•L﹣1、0.25mol•L﹣1、0.4mol•L﹣1,则c(SO42﹣)=_____________.
0.05NA 0.1 7:11 11:7 ③①② XY3 0.15mol•L﹣1
【详解】
(1)4.9g/98×NA="0.05" NA;H2SO4+2NaOH=Na2SO4+2H2O;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为2×0.05=0.1摩尔;
(2)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CO和CO2;物质的量为1:1;二者质量之比为1×28:1×44=7:11;
(3)等质量的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1/44;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28:1/44=11:7;
(4)标准状况下有①44.8L CH4,物质的量为2mol;②9.03x 1023个NH3分子,物质的量为1.5mol③85g H2S气体,物质的量为2.5 mol; 顺序为③①②;
(5)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体积气体X2跟3体积气体Y2化合生成2体积化合物,根据原子守恒规律:XY3;
(6)根据电荷守恒规律:0.2mol•L﹣1×1+0.25mol•L﹣1×2=0.4mol•L﹣1,×1+ c(SO42﹣)×2;c(SO42﹣)=0.15 mol•L﹣1
填写下列空白:
(1)含有6.02×1023个H的H2O,其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Na+,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______mol,该溶液中Na2SO4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g。
(2)_____________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3)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4)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C和31.76gD,则C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
0.5 0.25 35.5 3 17∶16 106g·mol-1
【详解】
(1)因为每个H2O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所以含有6.02×1023个H的H2O的物质的量是×
=0.5mol;根据硫酸钠电离方程式Na2SO4=2Na++SO42-可知,溶液中n(Na+):n(SO42-)=2:1,因3.01×1023个Na+的物质的量是
=0.5mol,所以SO42-的物质的量是
×n(Na+)=
×0.5mol=0.25mol,根据计量关系可知,该溶液中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25mol,0.25molNa2SO4的质量为0.25mol×142g/mol=35.5g。
(2)根据每个H2O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每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则1.5molCO2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5mol×2=3mol,含3mol氧原子的H2O的物质的量为3mol。
(3)NH3和CH4混合不发生反应,设混合气体中NH3和CH4各1mol,则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m(NH3):m(CH4)=(1mol×17g/mol):(1mol×16g/mol)=17:16。
(4)根据质量守恒,生成0.04molC的质量为(16g+20g)-31.76g=4.24g,则C的摩尔质量是=106g/mol。
(1)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3.01×1023个H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其中所有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3)1.204×1023个NH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质量为________g。
1 17g/mol 0.5 1.5 5 0.2 3.6
【详解】
(1)n(OH−)==
=1mol,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即为17g/mol。
(2)n(H2O)==
=0.5mol,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3=1.5mol,每个水分子含10个电子,0.5mol H2O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0=5mol。
(3)n(NH4+)==0.2mol,m(NH4+)=n·M=0.2mol×18g/mol=3.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分子数之比为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摩尔质量之比为___,质量之比为____,密度之比为____。
(2)现有质量比为11:14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则该混合气体中的CO2和CO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该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
(3)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是___,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
(4)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___,氧气的质量是___。
1∶1 1∶1 2∶3 7∶16 7∶16 7∶16 1∶2 3∶4 33.3g/mol 62g/mol 16 1∶4 3.2g
【详解】
(1)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微粒数目之比,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2和SO2物质的量相等,V(N2) ∶V(SO2)=n(N2) ∶n(SO2)=N(N2) ∶N(SO2)=1∶1,依据N2、SO2的组成,得到等物质的量的N2、SO2的原子数之比为2∶3,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所以摩尔质量之比为7∶16,等物质的量的N2和SO2质量之比为7∶16,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故N2和SO2密度之比为7∶16,故答案为1∶1,1∶1,2∶3,7∶16,7∶16,7∶16。
(2)质量比为11∶14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
=1∶2,碳、氧原子个数比为3∶4,M=
=33.3g/mol,故答案为1∶2,3∶4,33.3g/mol。
(3)12.4gNa2X中含Na+0.4mol,则Na2X的物质的量为0.2mol,摩尔质量为:M=12.4g/0.2mol=62g/mol,Na2X是由一个X原子和两个钠原子组成的,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46=16,故答案为62g/mol,16。
(4)11.2L“人造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1=0.5mol,质量是4.8g,设含O2、H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有xy=0.5mol,32x
4y=4.8g,解得:x=0.1mol y=0.4mol,所以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1∶4,氧气的质量为m(O2)=0.1mol×32g/mol=3.2g,故答案为1∶4,3.2g。
【点睛】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理量的计算:
利用公式n==
=
(标准状况)进行换算。
(1)气体物质的量与体积:n=。
(2)气体的摩尔质量:M=Vm·ρ=ρ标×22.4L/mol。
(3)气体的分子数与体积:N=n·NA=·NA。
(4)气体质量与体积:m=n·M=·M=ρ标·V。
(1)0.5 mol Na2CO3中含有_____个Na+。
(2)等质量的HCl、NH3、CO2、O2四种气体,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
(3)实验室需要0.50mol·L—1NaCl溶液480mL。
①配制溶液时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胶头滴管以及等质量的几片滤纸。
②配制该溶液需称取Na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
③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 容量瓶洗涤干净后未干燥
B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
NA或6. 02×1023 NH3 500 mL容量瓶 14.6 BD
【解析】
(1)1mol碳酸钠含有2mol钠离子;
(2)由n==
分析解答;
(3)①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及各仪器的作用选取仪器;
②根据m=cVM计算溶质的质量,同时考虑容量瓶的规格、天平的精确度来解答;
③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详解】
(1)0.5mol Na2 CO3中含有钠离子个数为:0.5mol×2×NA=NA;
(2)已知:M(HCl)=36.5g/mol,M(NH3)=17g/mol,M(CO2)=44g/mol,M(O2)=32g/mol,由n==
分析可知相同质量时,摩尔质量越大,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则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NH3;
(3)①实验操作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该实验中需要用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烧杯溶解药品,需要玻璃棒搅拌和引流,需要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胶头滴管定容;
②实验室需用48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室没有480mL容量瓶,只能选用500mL容量瓶,所以需要配制500mL溶液,即配制50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m=cVM=0.50mol/L×0.5L×58.5g/mol=14.625g,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为14.6g;
③A.容量瓶洗涤干净后未干燥,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A错误;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B正确;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烧杯和玻璃棒未洗涤,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常见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紧抓c=分析,如: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n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再如: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导致V偏小,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等。
在同温同压下,对于等质量的SO2和CO2两种气体,求其下列各项比值。
(1)摩尔质量比___________;
(2)密度比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比___________;
(4)体积比为___________;
(5)分子数比___________。
16:11 16:11 11:16 11:16 11:16
【详解】
(1)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之比为:64g/mol:44g/mol=16:11;
(2)根据ρ=M/Vm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所以二者的密度之比为:64g/mol:44g/mol=16:11;
(3)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m 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根据V=mVm/M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
(5)根据N=nNA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即为11:16。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以及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物理量之间关系,尤其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Fe3+ 双氧水(H2O2) SiO2 (或H2SiO3) SiO2+4HFSiF4↑+2H2O 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 Fe(OH)3 Al(OH)3 45.0%
【解析】
(1)根据题中信息,水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铝、镁等金属氧化物,根据流程需要除去这些杂质,因为 Fe3+容易在pH较小时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因此加入硝酸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转化成Fe3+; 加入的物质要具有氧化性,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因为过氧化氢被称为绿色氧化剂,所以可以选择双氧水;
(2)根据水泥中成分,二氧化硅不溶于一般酸溶液,所以沉淀A是二氧化硅; SiO2溶于氢氟酸,发生的反应是:SiO2+4HFSiF4↑+2H2O
(3)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可以促进Fe3+、Al3+水解转换为Fe(OH)3、(OH)3;根据流程图,pH4~5时Ca2+、Mg2+不沉淀,Fe3+、Al3+沉淀,所以沉淀B为Fe(OH)3、
(OH)3。
(4)草酸钙的化学式为CaC2O4,MnO4-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5价,H2C2O4中的C化合价由+3价→+4价,整体升高2价,最小公倍数为10, 因此MnO4-的系数为2,H2C2O4的系数为5,运用关系式法5Ca2+~5H2C2O4~2KMnO4
n(KMnO4)=0.0500mol/L×36.00×10-3mL=1.80×10-3mol
n(Ca2+)=4.50×10-3mol
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4.50×10-3mol×40.0g/mol/0.400g×10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