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人文考题例析

高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人文考题例析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11-27 07:07:53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人文考题例析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11-27 15:07:20


倡导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这是中学阶段推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几年的中考化学命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考试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扬,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化学教学教学中得到全面培养,一些人文性的化学考题油然而生。
  
  1.语意浓厚的古诗表达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解析:古诗文是我们人类文化的瑰宝,古诗文与化学知识的渗透使初中阶段语文知识与化学知识的整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这种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试题的欣赏性和趣味性,本题A、B、D三个选项中均涉及到了有关燃烧的知识,燃烧是化学变化,因此答案应为(C)。
  
  2.身临其境的科学探究
  
  例2.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人文考题例析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____,_________;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在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科学探究置于日常生活情境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解决该类考题的关键是:统揽全局,了解探究目的,根据实验结论针推断实验所需药品、仪器、进而推断实验现象。本题是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作为落脚点进行命题,并以实验报告、科学猜想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
  
  (3)由实验结论或实验现象可推知答案:实验一:向盛有一定体积双氧水的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实验二:加入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5)根据小芳探究的实验步骤可知它探究的课题为:水泥块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洗涤、称量;(6)小华还需要补充的探究实验为:探究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3.各抒己见的辩论大赛
  
  例3.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A.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B.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化肥肥效快D.复合肥料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11-27 15:07:52


解析:以辩论大赛为背景创设情景,对施肥的知识进行考查,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它们会随雨水流入河中造成对水的污染,因此选项(B)是错误的,应选(B)
  
  4.出谋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例4.2003年春季,我国部分城市出现数年来少有的干旱,部分土地甚至因严重缺水而没有耕种,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也相当紧张,针对这个事实,你有什么建议?(从开发水源、节约用水、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说明)
  
  解析:试题注重对学生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学,着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献计献策的意识。通过本题主要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开发水源: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开发地下水;节约用水:生活用水处理后循环使用,防止自来水的人为流失,不用自来水洗车等;环境保护:保护水资源不用含磷洗衣粉,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的处理等。
  
  5.自己做主的试题编制
  
  例5.请根据下图,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人文考题例析


  解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编试题进行解答,体现了命题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的考试氛围。本题是一道信息型、开放性的化学计算考题。图示告诉我们的信息为“给定溶质和溶剂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而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需自己设定,并计算。解题时可任意确定其中两个量,求另一个量。此题要求学生不仅只会做题而且要学会编制试题,该类考题答案有多种,但只要符合题中信息要求即可,如:
  
  (1)由mgNH4HCO3晶体配制5%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配制mg5%的NH4HCO3溶液,需NH4HCO3和水各多少克?
  
  (3)用mg水配制5%的NH4HCO3溶液,需加入NH4HCO3晶体多少克?
  
  答案:配制5%的NH4HCO3溶液200g,需NH4HCO3和水各多少克?
  
  解:需碳酸氢铵的质量为:200g×5%=10g;需水的质量为:200g-10g=190g
  
  答:配制5%的NH4HCO3溶液200g,需10gNH4HCO3和190g水。
  
  6.自拟标准的试题解答
  
  例6.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将氢气、一氧化碳、氧化镁、二氧化碳、铝、红磷等六种物质分为两组(填化学式),并写出分类依据。
  
  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学生自拟标准进行解答,体现了命题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考题,可按照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可供参考的答案为:
  
  第一组:H2PAl分类依据是三者均为单质;第二组:COCO2、MgO(或第一组:PAlMgO分类依据是常温下三者均为固态物质;第二组:COCO2H2依据是常温下三者为气态物质。(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7.贯穿始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7.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我国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是在距今3000年以前的夏商时代,以后的三四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直到十九世纪人类才能冶炼出金属铝,回顾金属冶炼的发展史,能给你哪些启发?谈谈你的感受。(从化学知识、情感两方面谈)
  
  解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是化学教育的终极目标。阅读短文不难发现金属的使用和冶炼顺序为:铜→铁→铝,为此我们很容易考虑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化学知识方面我们得到的结论有:金属的冶炼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越难冶炼,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冶炼的过程发生化学变化;从情感方面分析: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在距今3000年以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是人类的勤劳智慧征服自然界的结果。(也可以从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谈、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等角度谈,只要合理即可)。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试题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命题意识和人文精神,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