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本阅读法

高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化学课本阅读法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8-18 10:13:47

化学课本阅读法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8-18 18:13:47


独门兵器
  
  化学课本是中学生学习化学时最重要、最核心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利用好。化学课本阅读法,就是学习化学课本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实战心得
  
  化学课本与物理课本相似,但似乎比物理课本更难把握。因此,不少一线教师都觉察到,一定要让同学们,尤其是初学化学的同学们,学会如何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的基本内容大致可概括为“标题、概念、定律、例题、实验、插图、习题”等七部分,下面依序加以介绍:
  
  其一,读标题
  
  标题是章节的概括,可由此人手阅读。如“溶解过程”,“溶解”现象是人所共知的,而“过程”则是强调从微观上分析溶解的机理和伴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这就是本节的宗旨。因此要善于首先从每节标题中把握学习的目的。
  
  其二,读概念、定律
  
  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具有文字简洁明了、精炼准确的特点,阅读时要咬文嚼字,细心琢磨,并注意勾、划、圈、点,抓住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如“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就叫做酸性氧化物。”在这个定义中,只要抓住句中要点:“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就容易掌握“氧化物”前面冠以“酸性”二字的道理。理解了这一定义的关键词语,对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就不讲自明了。让学生这样抠概念的定义,对,他们解答有关概念的是非题、选择题是很有帮助的。
  
  再如对“定律”的阅读,要从字里行间弄通论点是什么,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证明。如读到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这样想:什么守恒?(质量相等)追问守恒的是什么质量?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能守恒?怎么证明?这种追因索果的阅读方法可以明确整节内容间的联系,便于理解和记忆。
  
  其三,读例题
  
  读例题时要分清步骤,找出关键词语,弄通各步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的习惯。如“计算化肥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书中解答这个例题时这样写道:先根据分子式计算出分子量……再算出氮元素的百分含量。从“先”和“再”两字可看出有两个步骤,第一步的依据是分子式和各元素的原子量;第二步是依据碳酸氢铵是由许许多多碳酸氢铵分子构成的,组成碳酸氢铵分子的各元素质量关系就是组成碳酸氢铵的各元素的质量关系。这里的第二步是关键,要读懂式子是“N/NH4HCO3”的含义:它表示每个NH4-HCO3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原子,也就是说每79份质量的碳酸氢铵中含有14份质量的氮元素。此外,在一节课中有几个例题时,还要了解各例特点,体会编书的老师为什么要出这样的例题,想出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来解答,进行同中求异。通过阅读例题,还要掌握解题格式。
  
  其四,读实验
  
  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一般用小字,但这并不是说明它不重要,应强调一定要认真地从使用仪器、操作过程、观察的内容和部位这几方面来阅读。
  
  其五,读插图
  
  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大部分是为实验而画的。读图时应读出图中各仪器名称及它在本实验中的作用,各仪器间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领悟出为什么。如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的图,这里的仪器只有导气管和集气瓶。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导气管口要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读到这儿要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这时如能再想想这个装置图在别的地方还有什么用处,或者其他地方还见过类似这种装置而又有一些差异的图,进行异中求同的对比性思考,读图的任务也就算圆满完成。
  
  其六,读习题
  
  读习题时,应边读边思,有能力、有时间的话不妨自己先做一做,不会的打上记号,会的可以划上勾,将会与不会区别开来。
  
  专家点评
  
  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依据。阅读是学习化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中学时代的阅读,还是应以课本为中心去阅读。因为课本是老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考核学生的主要根据。抓住课本,也就是抓住了基础知识,要求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应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我们体会,读化学课本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应提醒同学们看化学课本时不要急,要细;另一方面要善于抓关键、理思路。要细好理解,后一方面不妨在此多说几句:
  
  其一,抓关键: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重点研究,特别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词语要认真琢磨。如“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这一概念,只要抓住“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这几个关键字,就容易掌握“氧化物”定义了。例“KClO3”和“H2O”是氧化物吗?显然“KCl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H2O”是氧化物,它符合氧化物的定义。
  
  其二,理思路:读书时要积极思考,逐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阅读后要掩卷而思,进行系统回忆,理出一章一节教材的纲要,即知识线。如“分子”一节可提炼成“分子的存在——分子的基本性质——用分子观点区别‘纯净物’与‘混和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三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线。根据知识线去回顾,形成网络,有利于复习和作业时知识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