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应试方法帮你从普通生转化为尖子生

高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套卷教案课件下载new 试题搜索答案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英语   高中语文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高中历史   高中地理   备课网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

5种应试方法帮你从普通生转化为尖子生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5-24 22:48:44

5种应试方法帮你从普通生转化为尖子生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5-25 06:47:50


 编者语:普通生和尖子生的最大差异就是面对题目时候的“思维方向”。思维和努力没关系,和智力关系亦不大,它是大多数人潜意识中认识事物不同的体现,即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思维是可以点拨、可以训练的,俗话说就是“开窍”。对考题来说,与其研究为什么,不如研究如何做。到现在还在研究为什么这么做的,是个普通生,开始研究做题方法、解题入手点的,才是尖子生。我们要做一名会考试的尖子生!
  
  那么如何做到会考试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大家的学习面面观:目前很多学生还停留在“被迫吸收”的方式,往往“主动出击”的人很少。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主动钻研学科(非知识,而是试题),这种以题为主的习惯,促使少数者们慢慢的向“尖子生”转化。因为我们即将参加选拔类考试——高考,所以我们必须化被动接受知识的“普通生”为主动参与考试的“尖子生”。
  
  但是,会考试还不等于多做题!真正的考试,即在临场压力状态下,从无参考的前提下做题。如半期考、期末考、模考的时候,算是半个考生了,到高考的时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考生。下面列举尖子生的5种学习优势,希望普通生能从中有所收获。
  
  一、化繁为简
  
  从原理出发进行记忆,绕开知识点中复杂庞大的枝节部分,由知识体系的中心出发,降低记忆压力,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知识点有千千万万,全背下来是不可能的,况且有些时候我们一直所学的已经归纳好的方法不见得是最好的。如何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关键是找到真正的规律。
  
  高考是过大关,考生们苦,学科一大堆,哪一门要记的都是一大堆,概念要记、公式要记、化学方程式要记、古文要记、单词要记、语法要记……,所有人都认为,有些学生聪明、会学习,所以不见怎么用功,就学得好。其实人的智力差别很小,关键是老师,传统教学中有些方法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总结出很多不必要的规律、方法、技巧,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事实上万事都有髓,把握其精髓,复杂问题可以变得很简单。
  
  在这个十一,要学会简化。将必须记忆的知识点、重点最大限度的进行简化,并且用最简单、容易记忆的规则提炼出来,使必须记忆的知识点降到最低,并使一些相当晦涩的知识点变得清晰而简单。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请你在假期补充这项能力。
  
  例如:
  
  在英语学习中关于动词后是跟to do还是doing的问题
  
  传统方法:
  
  老师往往会将动词后面可以加to do的单词汇总,再将可以加doing的单词汇总,然后要求学生强记下来。
  
  评价:
  
  每一类的动词都有相当大的数量,同时两类又有交叠,这就使得记忆这些单词变得既费脑力,又容易混淆。
  
  应试方法:
  
  总结所有动词都适用的规律,即判断动词后面接to do还是doing,如果前后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可能同时发生,这时动词后面跟to do;如果这两个动词必须同时做一件事情,就要动词后跟doing;但如果这两个动词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也行,不同时也可以,那么该动词既可以+to do,也可以+doing。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5-25 06:48:11


 例如:
  
  allow to do sth.. 允许做某事,允许这个动作和后面的动作不能同时发生,只有被允许后才可能去做,所以allow只能加 to do sth.。
  
  enjoy doing sth. 高兴(喜欢)做某事,只有当做事情的时候才可能出现喜欢这个动作发生,所以enjoy只能接doing sth.。
  
  try to do/doing 试着做某事,做事和试两个动作可以是同时发生,也可以不是同一时间发生,所以,try这个动词可以接to do 也可以接doing。
  
  由此看出,我们不再强调记忆的重要性,而是将动词后面何时可以加to do,何时可以加doing总结成简单的规律,只需要对规律进行记忆,便可将整个问题轻松记下来。
  
  应试方法相信,记忆没有定式。只有摒弃传统的记忆方法与记忆模式,突破考试必要性记忆的极限,做到最少、最精、最有效,才能轻松应对高考,处于不败之地。
  
  二、选择捷径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不是你不聪明,关键是你不知道知识如何才能被你接受和掌握,关键是你缺乏一种思考方式。应试方法是什么?就是要破除一直沿袭的思维方式,用最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公认的难点变得很容易把握。
  
  比如排列组合是学生公认的难点,那么如何区分什么情况用排列,什么情况用组合呢?两者应该怎么结合?
  
  传统方法:按照元素在排列组合过程中是否有顺序来判断,有序即排列,无序即组合。
  
  应试教学:按照元素在排列组合过程中是否可以区分来判断,可区分即为排列,不可区分为组合。
  
  例如:
  
  如图所示,由a, b, c, d, a1, b1, c1形成的网格上,有x,y两点,问:沿着网格从x点走到y点,使得x到y的路程最短的路线有几条?
  
  传统方法很容易出现的错误:
  
  从x点走到y点路线最短,也就是从x点出发横向只能走两步,纵向只能走三步就到达y点。只要知道哪些步横向走,哪些步纵向走,就可以确定有多少种走法。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5-25 06:48:22


水平不好的学生的思路:
  
  水平高的学生的思路:
  
  评价:
  
  传统方法一个典型的学生应用传统解题思路出现的严重错误,很多学生甚至看不出错误在何处。这是因为在应用传统方法的过程中多学生是很难判断有序无序的,不清楚何时算有序何时算无序,使得在做题过程中无法正确区分排列和组合。比如此题,学生认为从x到y肯定要按顺序一步一步走,这样就顺理成章的产生了错误的结果
  
  应试方法:
  
  将排列和组合用是否可以区分来分开,从x点到y点只有两种走的方向:纵向、横向,既然纵向走只能从下向上,横向走只能从左向右,所以这里的走法是不可区分的,所以要用组合来计算。从x到y一共需要走5步,这5步中纵向走的3步有种,剩下的2步横向走有种走法,所以答案是
  
  三、把握角度
  
  在考场解题有时就像脑筋急转弯,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想到。关键是怎能叫他如何想得到?
  
  传统方法:
  
  老师告诉了学生一个完全正确的解题过程,其最大的不足是老师没有告诉学生第一步思维,即从看完题到联想到这些知识点的过程,而直接进入应用那些知识点解题的步骤,事实上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是如何能想到应该运用哪些知识点来解题,而不是后续的解题过程。
  
  应试方法:
  
  强调思维过程。站在学生实际水平上提出一个学生自己寻找思维切入点的方法,从而使其学会了如何寻找到所需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从看完题是如何联想到运用哪个知识点的过程。同时,当一个题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时,教授学生思维顺序,让学生自己判断按照何种顺序运用这些知识点解决问题。
  
  例题:(高考数学最后一题来说)
  
  3
  
  5 6
  
  9 10 12
  
  — — — —
  
  — — — — —
  
  求 a100....
  
  标准答案:
  
  评价:
  
  现有教学方法上的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解题过程与思维过程严重脱节,就上述标准答案,大部分学生即使看着正确答案也很难理解每一步的意思,更不要说在考试的时候找到思路将其做对。真正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的,应该是一个更贴近思维过程的方法,让我们来看看管式教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公主 侯英超

发布日期:2013-05-25 06:48:44


应试方法:
  
  四、理综三科一体,体系化的融会贯通
  
  将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综合学习的体系。
  
  传统教学方式:
  
  在传统教育影响下,学习过分注重学科体系,强调知识本位,学科之间没有或较少实现整合,是彼此孤立的。化学老师讲化学、物理老师讲物理、生物老师讲生物,术业有专攻,每门老师都教授学生一种学习本学科的思维方式,可能相似也可能相悖,学生要分别看待和接受各个学科的内容、知识点、甚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应试方法:
  
  考入清华北大的尖子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掌握了各个专业之间的互通性。每个学科都是解读某种自然现象的语言,通则俱通,找到各个专业之间的关联,事半则功倍。
  
  评价:
  
  高考出题方向越来越趋向于考察考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善于将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综合学习的体系。应试方法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学习多门学科的心得体会以及学习经验,改善各门功课的认知体系,完善各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或成分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实现从学科相对孤立到学科综合的转变。这样,你才能从普通生转变成优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