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 2 、 O 2 和 Cl 2 分子中均既含有 σ 键,又含有 π 键
B . Na 的核外电子排布由 1s 2 2s 2 2p 6 3s 1 →1s 2 2s 2 2p 6 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
C .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表示电子的运动轨迹
D .电离下列状态的铝的最外层一个电子: 1s 2 2s 2 2p 6 3s 1 比 1s 2 2s 2 2p 6 3s 2 所需能量更少
B
【详解】 A . N 2 的结构式为 N≡N ,既含有 σ 键,又含有 π 键, O 2 的结构式为 O=O ,既含有 σ 键,又含有 π 键, Cl 2 的结构式为 Cl-Cl ,只含 σ 键、不含 π 键, A 错误;
B .核外电子排布由 1s 2 2s 2 2p 6 3s 1 →1s 2 2s 2 2p 6 的变化,为钠原子形成钠离子,吸收能量, B 正确;
C .氢原子的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不表示电子的运动轨迹, C 错误;
D . 1s 2 2s 2 2p 6 3s 2 为铝的 +1 价气态离子, 1s 2 2s 2 2p 6 3s 1 为铝的 +2 价气体离子,则 +2 价铝失去电子需要的能量多, D 错误;
故选 B 。
电子排布式:
①简化电子排布式
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冗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即为简化电子排布式,如K 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②特殊电子排布式
有个别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反常。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
)和全空(
)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2)电子排布图:用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构造原理: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总是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由低能级逐步填充到高能级。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下图所示的排布顺序,这种排布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点拨:构造原理中的排布顺序,其实质是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可由下列公式得出ns<(n一2)f< (n一1)d<np(n表示能层序数)。常用的重要的能级交错顺序有:
核外电子排布式一构造原理的应用:
根据构造原理,按照能级顺序,用能级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能级上电子数的式子,叫做电子排布式。例如,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