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氮族元素
>
硝酸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7
更新时间:2020-12-18
纠错
1.

实验室以废铜屑(含少量Fe、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取CuSO4·5H2O晶体和[Cu(NH3)4]SO4·H2O晶体,其实验流程如下:

 

(1)氧化时先加入一定量3 mol/L H2SO4,再调节浓硝酸的用量至2.0左右时,铜粉和浓硝酸完全反应,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硝酸过量对产品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废铜屑的氧化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从长导管中通入氧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保持试剂的用量不变,实验中提高Cu转化率的操作有____________(写一种)

(3)调节溶液pH应在3.54.5范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u(NH3)4]2+Cu2++4NH3CuSO4(NH4)2SO4难溶于乙醇。结合图2[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液中的溶解度随乙醇浓度变化曲线,补充完整由加足量氨水后所得的[Cu(NH3)4]SO4溶液制备[Cu(NH3)4]SO4·H2O晶体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和仪器:无水乙醇、乙醇-水混合液、BaCl2溶液、真空干燥箱)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硝酸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Cu+2HNO3+H2SO4CuSO4+2NO2↑+2H2O    降低产品的产率和纯度    防止倒吸,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能被完全吸收    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加快搅拌速率    使Fe3完全水解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而Cu2留在溶液中    [Cu(NH3)4]SO4溶液加入无水乙醇中,过滤,所得沉淀先用乙醇-水混合液洗涤,至最后的洗涤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再将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分析】

(1)Cu与浓硝酸、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NO2H2O,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书写反应方程式;结合物质成分分析CuHNO3的物质的量比例关系;

(2)从安全角度和环保角度分析通入O2的原因;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3)根据Fe3+Cu2+形成沉淀需要的溶液的pH分析;

(4)根据CuSO4(NH4)2SO4[Cu(NH3)4]SO4·H2O难溶于乙醇,乙溶于水,而[Cu(NH3)4]SO4·H2O在乙醇与水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随乙醇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分析。

【详解】

(1) Cu与浓硝酸、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NO2H2O,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书写反应方程式为Cu+2HNO3+H2SO4CuSO4+2NO2↑+2H2O;在反应时为保证制取的CuSO4纯度,要严格控制HNO3的用量,尽可能使硝酸完全反应转化为NO2气体逸出,若硝酸过量,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硝酸,则制取得到的CuSO4产品中混有Cu(NO3)2,导致产品的纯度降低,且会是CuSO4的产率也减小;

(2)从长导管中通入氧气,可以防止因NO2NaOH溶液中的溶解而产生的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引起倒吸现象的发生;且能使反应产生的NO反应变为NO2,再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就避免了氮氧化合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Cu是固体物质,在保持试剂的用量不变,在实验中若要提高Cu转化率,可通过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加快搅拌速率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实现;

(3)在废铜屑中含少量Fe,在用浓硝酸与硫酸混合液氧化Cu时,Fe被氧化变为Fe3+,由于Fe3+形成Fe(OH)3沉淀,沉淀完全时溶液的pH=3.2,调节溶液pH应在3.54.5范围,就可以使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而Cu2仍留在溶液中,以保证制取得到纯净的CuSO4

(4)将制得的[Cu(NH3)4]SO4溶液加入无水乙醇中,由图象可知[Cu(NH3)4]SO4·H2O在无水乙醇中不能溶解,就会析出[Cu(NH3)4]SO4·H2O沉淀,然后过滤得到[Cu(NH3)4]SO4·H2O沉淀,所得沉淀中混有杂质CuSO4(NH4)2SO4,先用乙醇-水混合液洗涤,除去杂质,然后根据BaSO4是白色不溶于水的沉淀,通过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有SO42-,来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向最后的洗涤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最后再将晶体用无水乙醇洗涤,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就得到[Cu(NH3)4]SO4·H2O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的控制、环境保护及物质分离提纯等。掌握反应原理,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氧化性等分析解答。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浓、稀)硝酸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浓、稀)硝酸的定义

硝酸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分子式):HNO3,结构式:HO—NO2。 HNO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故易溶于水,分子问以范德华力结合,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 (浓、稀)硝酸的知识扩展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
熔点:-42℃,沸点:83℃。密度:1.5 g/cm3,与水任意比互溶,98%的硝酸为发烟硝酸,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的一些通性:例如:
(实验室制CO2气体时,若无稀盐酸可用稀硝酸代替)
②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HNO3越浓,越易分解.硝酸分解放出的NO2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强氧化性:不论是稀HNO3还是浓HNO3,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氧化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Hg、Au外)反应。当HNO3与金属反应时,HNO3被还原的程度(即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对于同一金属单质而言,HNO3的浓度越小,HNO3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越多。一般反应规律为:
    金属 + HNO3(浓) → 硝酸盐 + NO2↑ + H2O
    金属 + HNO3(稀) → 硝酸盐 + NO↑ + H2O
    较活泼的金属(如Mg、Zn等) + HNO3(极稀) → 硝酸盐 + H2O + N2O↑(或NH3等)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重要实例为:

该反应较缓慢,反应后溶液显蓝色,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无色的NO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实验室通常用此反应制取NO气体。

该反应较剧烈,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此外,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渐渐变稀,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O2、NO等的混合气体。
B. 常温下,浓HNO3能将金属Fe、A1钝化,使Fe、A1的表面氧化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但要注意密封,以防止硝酸挥发变稀后与铁、铝反应。(与浓硫酸相似)
C. 浓HNO3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而成的混合液叫王水。王水溶解金属的能力更强,能溶解金属Pt、Au。
D. 能把许多非金属单质(如C、S、P等)氧化,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例如:

E.能氧化某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等,应注意的是NO3-无氧化性,而当NO3-在酸性溶液中时,则具有强氧化性。例如,在Fe(NO3)2溶液中加入盐酸或硫酸,因引入了H+而使Fe2+被氧化为Fe3+;又如,向浓HNO3与足量的Cu反应后形成的Cu(NO3)2中再加入盐酸或硫酸,则剩余的Cu会与后来新形成的稀HNO3继续反应。 F. 能氧化并腐蚀某些有机物,如皮肤、衣服、纸张、橡胶等。因此在使用硝酸(尤其是浓硝酸)时要特别小心,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或肥皂液洗涤。
(3)保存方法:硝酸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而腐蚀橡胶,因此,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应将硝酸盛放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贮存在黑暗且温度较低的地方。
(4)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 (浓、稀)硝酸的特性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
熔点:-42℃,沸点:83℃。密度:1.5 g/cm3,与水任意比互溶,98%的硝酸为发烟硝酸,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
(2)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的一些通性:例如:
(实验室制CO2气体时,若无稀盐酸可用稀硝酸代替)
②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HNO3越浓,越易分解.硝酸分解放出的NO2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强氧化性:不论是稀HNO3还是浓HNO3,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氧化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Hg、Au外)反应。当HNO3与金属反应时,HNO3被还原的程度(即氮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对于同一金属单质而言,HNO3的浓度越小,HNO3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越多。一般反应规律为:
    金属 + HNO3(浓) → 硝酸盐 + NO2↑ + H2O
    金属 + HNO3(稀) → 硝酸盐 + NO↑ + H2O
    较活泼的金属(如Mg、Zn等) + HNO3(极稀) → 硝酸盐 + H2O + N2O↑(或NH3等)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重要实例为:

该反应较缓慢,反应后溶液显蓝色,反应产生的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后变为红棕色(无色的NO被空气氧化为红棕色的NO2)。实验室通常用此反应制取NO气体。

该反应较剧烈,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此外,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渐渐变稀,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O2、NO等的混合气体。

B. 常温下,浓HNO3能将金属Fe、A1钝化,使Fe、A1的表面氧化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硝酸,但要注意密封,以防止硝酸挥发变稀后与铁、铝反应。(与浓硫酸相似)

C. 浓HNO3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而成的混合液叫王水。王水溶解金属的能力更强,能溶解金属Pt、Au。

D. 能把许多非金属单质(如C、S、P等)氧化,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例如:


E.能氧化某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等,应注意的是NO3-无氧化性,而当NO3-在酸性溶液中时,则具有强氧化性。例如,在Fe(NO3)2溶液中加入盐酸或硫酸,因引入了H+而使Fe2+被氧化为Fe3+;又如,向浓HNO3与足量的Cu反应后形成的Cu(NO3)2中再加入盐酸或硫酸,则剩余的Cu会与后来新形成的稀HNO3继续反应。 F. 能氧化并腐蚀某些有机物,如皮肤、衣服、纸张、橡胶等。因此在使用硝酸(尤其是浓硝酸)时要特别小心,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或肥皂液洗涤。
(3)保存方法:硝酸易挥发,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而腐蚀橡胶,因此,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应将硝酸盛放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并贮存在黑暗且温度较低的地方。
(4)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 (浓、稀)硝酸的知识对比

三大强酸:

几种常见酸的比较:

◎ (浓、稀)硝酸的知识点拨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较:

由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氮的化合价由+5→+4;而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氮的化合价由+5→+2,由此得出稀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氧化剂氧化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实验证明,硝酸越浓,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因而其氧化能力越强。如稀硝酸能将HI氧化为I2,而浓硝酸可将HI氧化为HIO3。


硝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还原产物可能有多种价态的物质:等,这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除前面的实例外,锌与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 (浓、稀)硝酸的知识拓展

浓硝酸的漂白作用:

在浓硝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微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氧化漂白)。但一般不用它作漂白剂,因为它还具有强腐蚀性。新制氯水或浓硝酸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不是因为它们的漂白性,而是因为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

这是因为过量的氯水或硝酸又把I2氧化成了HIO3而使试纸褪色的。
另外,浓H2SO4遇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现象是先变红后变黑。这是由浓H2SO4的强酸性和脱水性造成的(脱水炭化而变黑)。

◎ (浓、稀)硝酸的教学目标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硝酸的不稳定性,认识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
2、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浓、稀)硝酸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
课时要求:30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4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硝酸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婕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