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CO2、NO2的反应。
(1)实验发现点燃的镁条能在CO2气体中继续燃烧,产生黑、白两种固体,请用化学反应解释该现象_____。
(2)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①装置A中的试剂是_____。
②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
a.通入NO2
b.打开弹簧夹
c.点燃酒精灯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2Mg+CO22MgO+C4Mg+2NO2
4MgO+N2NaOH溶液吸收NO2避免污染环境收集N2badc
【解析】
(1)点燃的镁条能在CO2气体中继续燃烧,产生黑、白两种固体为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2)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镁在二氧化氮气体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2NO24MgO+N2;
(3)①依据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分析,装置A主要吸收多余的二氧化氮气体,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装置A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
②干燥管是在充满二氧化氮气体过程中避免污染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B装置是排水量气方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氮气;
③应先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氮气体再进行加热,防止空气的影响,所以实验顺序为bad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实验的设计和实验验证方法以及反应现象的分析判断,掌握氮氧化物的性质以及依据现象判断产物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反应制备乙稀,若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制得的乙稀往往混有CO2、SO2、H2O(气体少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CO2和SO2 是怎么样产生的?_____(用一句话说明)。
(2)试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制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2和SO2、H2O(g) ,按气流的方向,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
① | ② | ③ | ④ |
(3)实验时若观察到:①中A瓶中溶液褪色,B瓶中深水颜色逐渐变浅,C瓶中溶液不褪色,则A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B瓶的作用是________, 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它可以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__,简述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可以用来验证的气体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