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悬浊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②温度一定时,溶液中c(Ca2+)•c2(OH-)为定值
③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c(Ca2+)
④恒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 固体质量不变。
⑦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A. ①②⑦ B. ①②⑦⑧ C. ③④⑤⑦ D. ①③⑦⑧
【答案】A
【解析】①已知反应的△H<0,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①正确;
②溶度积Ksp只跟温度有关,温度一定时,溶液中c(Ca2+)•c2(OH-)为定值,故②正确;
③加入碳酸钠粉末会生成CaCO3,使Ca2+浓度减小,故③错误;
④恒温下Ksp不变,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故④错误;
⑤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故⑤错误;
⑥加入NaOH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故⑥错误;
⑦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故⑦正确。
所以正确的只有①②⑦,故选A。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
a.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转变为
沉淀而除去。
b.加沉淀剂法:如以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
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说明: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2.沉淀的溶解
(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就会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
a.生成弱电解质: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如向沉淀中加入
溶液,
结合生成
使
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b.生成配合物: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反应生成配合物。
如:
c.氧化还原法: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沉淀溶解。
d.沉淀转化溶解法:本法是将难溶物转化为能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溶解的沉淀,然后再溶解:
如向中加入饱和
溶液使
转化为
再将
溶于盐酸。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例如
(2)沉淀转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中,用FeS等难溶物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