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AgCl、AgBr、AgI的溶度积常数(Ksp)依次为1.8×10﹣10mol2•L﹣2、5.0×10﹣13mol2•L﹣2、8.3×10﹣17mol2•L﹣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在水中溶解能力AgCl>AgBr>AgI
B. 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Br溶液有AgBr沉淀生成
C. 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NaCl溶液不可能有AgCl沉淀生成
D. 在AgI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析出
【答案】C
【解析】A、AgCl、AgBr、AgI的化学组成相似,因此溶度积常数越小,溶解度越小,所以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常温下在水中溶解能力AgCl>AgBr>AgI,A正确;B、溴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的,因此根据沉淀更容易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可知,在AgCl饱和液中加入足量浓NaBr溶液有AgBr沉淀生成,B正确;C、只要溶液中c(Ag+)·c(Cl-)>Ksp(AgCl),溶液中就有氯化银晶体析出。所以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可能有AgCl沉淀生成,与溶度积常数大小并无直接联系,C错误;D、在AgI饱和液中加入NaI固体,增大碘离子浓度,抑制碘化银的溶解,因此有AgI沉淀析出,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掌握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判断:通过比较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浓度积Qc与Ksp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溶解或转化。两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沉淀或同一溶液中可能会产生多种沉淀时,判断产生沉淀先后顺序问题,均可利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或离子积与溶度积的关系加以判断。选项C是易错点,注意一般情况下沉淀容易向更难溶的方向转化,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化。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
a.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转变为
沉淀而除去。
b.加沉淀剂法:如以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
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说明: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2.沉淀的溶解
(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就会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
a.生成弱电解质: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如向沉淀中加入
溶液,
结合生成
使
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b.生成配合物: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反应生成配合物。
如:
c.氧化还原法: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沉淀溶解。
d.沉淀转化溶解法:本法是将难溶物转化为能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溶解的沉淀,然后再溶解:
如向中加入饱和
溶液使
转化为
再将
溶于盐酸。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例如
(2)沉淀转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中,用FeS等难溶物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