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A
【详解】
A.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A说法错误;
B.湿法冶铜是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制取铜,B说法正确;
C.加热浓缩硫酸铜溶液可析出胆矾,故“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C说法正确;
D.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故选A。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
A. B.
C. D.
A
【详解】
在选项给出的四种物质中只有、
晶体有色,而
和
均为无色晶体,
加热分解生成CuSO4和H2O,CuSO4呈白色;而
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的Fe2O3呈红棕色,所以符合题意的物质是
,故合理选项是A。
向500 mL 2 mol·L−1的CuSO4溶液中插入一铁片,反应片刻后取出铁片,洗涤、烘干,称其质量比原来增加2.0 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A.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4 g B.析出的铜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C.反应后溶液中c(CuSO4)=1.5 mol·L−1 D.反应后溶液中c(FeSO4)=1.5 mol·L−1
D
【详解】
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方程式可知
Fe+CuSO4=FeSO4+Cu △m
56g 1mol 1mol 1mol (64-56)g=8g
m(Fe) n(CuSO4) n(FeSO4) n(Cu) 2g
A、m(Fe)=(56g×2g)/8g=14g,A正确;
B、n(Cu)=(1mol×2g)/8g=0.25mol,B正确;
C、n(CuSO4)=n(Cu)=0.25mol,反应后剩余硫酸铜:0.5L×2mol/L-0.25mol=0.75mol,浓度为:0.75mol/0.5L=1.5mol/L,C正确;
D、n(FeSO4)=n(CuSO4)=0.25mol,c(FeSO4)=0.25mol/0.5L=0.5mol/L,D错误;
答案选D。
物质俗名与化学式相匹配的一组是
A.纯碱——Na2CO3 B.烧碱——NaHCO3
C.生石灰——Ca(OH)2 D.胆矾——FeSO4
A
【解析】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其俗名和化学式相符,故A正确;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B错误;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C错误;
D.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其俗名和化学式不相符,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
【详解】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②溶液滴入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③
溶液中滴入
溶液,发生络合反应,溶液呈红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医用酒精中含有水,溶液变蓝,故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③②①④。
故选:B。
本卷还有9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