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很多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B.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C.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答案】C
【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属于糖类,但没有甜味,A错误;B.“玉不琢不成器”只是玉的形状改变,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则节日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C正确;D.冰转化为水的过程吸热,因此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D错误;答案选C。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解时在电解池的阳极上不一定有阴离子放电
B. 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阳极
C.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D. 电解时,电源负极流出的电子数等于流入电源正极的电子数
【答案】B
【解析】A. 电解时在电解池的阳极上不一定有阴离子放电,例如如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电极失去电子,A正确;B. 原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B错误;C.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正确;D.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电解时,电源负极流出的电子数等于流入电源正极的电子数,D正确,答案选B。
点睛: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方法:“阳失阴得”,即。
下列运用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发生水解的事实无关的是( )
A. 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B. 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只需将其混合就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泡沫
C. 厨房中常用碳酸钠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可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导致玻璃瓶打不开,故A不选;B.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灭火,故B不选;C.碳酸钠水解呈碱性,可使油污水解而达到清洗的目的,故C不选;D.醋酸酸性比碳酸弱,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与盐类水解无关,故D选.
故选D。
考点: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根据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一元酸HR为弱酸的是( )
A. 室温时,NaR溶液的pH大于7
B.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C. HR溶液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变大
D. 室温时,0.01mol·L-1的HR溶液pH=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pH>7,说明NaR为强碱弱酸盐,则HR为弱酸,A错误;B、指示剂变色现象可知,HR溶液显酸性,但不能判断其强弱,B正确:C、由pH变化可知,HR存在电离平衡及其移动,则HR为弱酸,C错误;D、由pH可知H+浓度是HR浓度的1%,说明HR为弱酸,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弱酸的证明实验及原理等
【名师点晴】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 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 就证明了弱电解质。
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a<4,则A、B都是弱酸 ②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③若a=4,则A是强酸,B是弱酸 ④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pH=1的酸,加水稀释到1000倍,若pH=4,为强酸,若a<4,则A、B 都是弱酸,故①正确;②由图可知,B的pH小,c(H+)大,则B酸的酸性强,故②错误;③由图可知,若a=4,A完全电离,则A是强酸,B的pH变化小,则B为弱酸,故③正确;④因A、B酸的强弱不同,一元强酸来说c(酸)=c(H+),对于一元弱酸,c(酸)>c(H+),则A、B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故④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
本卷还有2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璇儿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