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铜盐
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C.《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D.《本草经集注》有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
【答案】 B
【解析】A. 曾青,古代炼制外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即硫酸铜(CuSO4),A中反应为Cu2++Fe=Fe2++Cu;B.石灰为CaCO3,焚烧分解成CaO;C. “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高温分解并在空气中氧化为红色的Fe2O3;D.利用了钾的颜色为紫色,钠的颜色为黄色区分钾盐和钠盐。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 HClO的结构式:H-Cl-O B.H2O2的电子式:
C. CO2的比例模型: 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D
【解析】A. HClO的结构式:H-O-Cl ,A错误;B. H2O2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B错误;C. CO2 原子半径C>O,故C错误;D.正确
【考点】化学用语
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炸产物无污染等优点,被称为没有核污染的“N2爆弹”。中国科学家胡炳成教授团队近日成功合成全氮阴离子N5﹣,N5﹣是制备全氮类物质N10(其中含有 N5+和N5﹣两种离子)的重要中间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全氮类物质属于绿色能源 B.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
C.每个N5﹣中含有35个电子 D.N10结构中含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答案】C
【解析】A. 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炸产物无污染等优点,属于绿色能源,A正确;B. 每个N5+中含有5×7=35个质子,B正确;C. N5﹣中含有35+1=36个电子,故C错误;D. N5+和N5﹣之间是离子键, N5+和N5﹣离子内是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考点】物质结构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44.8L NO与22.4L O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NA
B.含0.01mol FeCl3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得的胶体粒子数目为0.01NA
C.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D.0.5mol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2NA
【答案】C
【解析】A. 产物NO2存在平衡2NO2N2O4,使分子数少于2NA,A错误;B. Fe(OH)3胶粒为多分子集合体,故胶体粒子数目少于0.01NA ,B错误; D. 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0.5mol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5NA,D错误;故选C。
【考点】物质的量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蔗糖、盐酸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②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③Na2O、Fe2O3、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CO2、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A.只有②④⑥ B.只有①⑤ C.只有①③⑤ D.只有②⑤
【答案】D
【解析】①盐酸是混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④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为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⑥2NO2+2OH-===NO2-+NO3-+H2O,生成多种盐和水,故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选D。
【考点】物质分类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李雪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