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硅,纯净的硅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影响了空气的质量,是造成PM2.5值升高的原因之一
D.用聚氯乙烯代替聚乙烯作食品包装袋.有利于节约使用成本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硅的用途;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分析】A.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B.虽然硅的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属于亲氧元素,故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
C.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D.聚氯乙烯有毒.
【解答】解:A.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虽然硅的性质比较稳定,但是属于亲氧元素,故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故B错误;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PM2.5值升高的原因之一,故C正确;
D.聚氯乙烯有毒,所以不能用聚氯乙烯代替聚乙烯作食品包装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涉及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该部分题目因为与社会接触密贴成为高考的热点,题目难度不大,根据相关知识不难解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B.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CH3)3CCH2CH3的一氯代物有3种
D.甲苯的硝化、乙酸乙酯的水解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分析】A.高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或几十万的分子;
B.丙烯中含甲基,为四面体构型;
C.根据分子中等效H原子判断,分子中由几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几种异构体;
D.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解答】解:A.高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或几十万的分子,石油分子和油脂分子都不属于高分子,故A错误;
B.丙烯中含甲基,为四面体构型,则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CH3)3CCH2CH3中有3种H原子,其一氯代物有3种,故C正确;
D.甲苯的硝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都是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为高考常考题型,对于有机物共线、共面问题,要以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基本结构入手,对它们进行组合考虑.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OH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银镜反应实验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必须紧贴试管内壁,避免液体溅出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一些易变质的药品在使用时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银离子是重金属离子,污染水资源;
C.滴管下端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
D.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来盛装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解答】解:A.NaOH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为防止试剂污染,不能放回原试剂瓶,故A错误;
B.银离子是重金属离子,用水冲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故C错误;
D.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用来盛装过冷或过热的液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的温度较高,应冷却后在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学习中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KNO3溶液:Mg2+、Fe2+、Cl﹣、SO42﹣
B.无色透明的溶液:Cu2+、NH4+、NO3﹣、CO32﹣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K+、Ca2+、Cl﹣、ClO﹣
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Na+、NH4+、SO42﹣、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离子之间不反应;
B.Cu2+为蓝色,且Cu2+、CO32﹣反应;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
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解答】解:A.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共存,故A正确;
B.Cu2+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且Cu2+、CO32﹣反应,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H+、ClO﹣结合生成弱酸,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水电离出的c(H+)=10﹣12 mol•L﹣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碱溶液中NH4+、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习题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化铵和氯化铵受热分解过程中破坏和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B.反应N2H4(l)=N2(g)+2H2(g)是一个△S>0的反应
C.1 mol FeCl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中胶粒数目为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化学键;焓变和熵变;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分析】A、碘化氢要发生分解,氯化氢不发生分解;
B、气体系数之和增大,则△S>0;
C、1个Fe(OH)3胶粒是多个Fe(OH)3的聚集体;
D、NaClO属于盐,为强电解质.
【解答】解:A、碘化铵和氯化铵受热分解过程中离子键发生断裂,碘化铵分解产生的碘化氢还要发生分解,共价键断裂,但氯化铵产生的氯化氢不发生分解,所以分解过程中破坏和形成的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A错误;
B、气体系数之和增大,则△S>0,则反应N2H4(I)═N2(g)+2H2(g)是一个△S>0的反应,故B正确;
C、1个Fe(OH)3胶粒是多个Fe(OH)3的聚集体,故1mol氯化铁水解后所得的Fe(OH)3胶粒个数小于NA个,故C错误;
D、HClO属于弱酸,但NaClO属于盐,为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状态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陈硕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