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制氯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B .因氯化铝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铝是离子化合物
C .新制氯水中只有氯气和水分子
D .随着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氯的含氧酸酸性逐渐减弱
A
【详解】 A .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呈酸性,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所以新制氯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故 A 正确;
B .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不能导电,是共价化合物,故 B 错误;
C .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次氯酸、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和少量的氢氧根离子,故 C 错误;
D .次氯酸是弱酸,高氯酸是强酸,则随着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氯的含氧酸酸性逐渐增强,故 D 错误;
故选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 .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D .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
【详解】 A .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故 A 错误;
B .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 B 错误;
C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如如氯化铝是只含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 C 正确;
D .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是不含有共价键的分子晶体,故 D 错误;
故选 C 。
设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氯化银不溶于水,所以氯化银是非电解质
B . 2.0g 与
的混合物所含中子数为 N A
C . 22.4L 和
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 N A
D .标准状况下, 1 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 22.4L
B
【详解】 A .氯化银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不是非电解质,故 A 错误;
B . 与
的中子数都为 10 ,摩尔质量都为 20g/mol ,则 2.0g
与
的混合物所含中子数为
×10× N A mol —1 = N A ,故 B 正确;
C .缺标准状况下,无法计算 22.4L 氮气和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数,故 C 错误;
D .标准状况下, 1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L ,故 D 错误;
故选 B 。
海水提溴常用 达到富集目的,此反应相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是还原剂 B .
属于离子化合物
C . 和
是非电解质 D .溴离子可以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来检验
D
【详解】 A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溴是反应的氧化剂,故 A 错误;
B .硫酸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故 B 错误;
C .溴是非金属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 C 错误;
D .溶液中的溴离子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溴化银浅黄色沉淀,可以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来检验,故 D 正确;
故选 D 。
关于 ,下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质子数为 8 B .电子数为 8 C .中子数为 8 D .质量数为 16
B
【分析】原子符号中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详解】 A . 质子数为 8 ,故 A 正确;
B . 只含有一个氧原子,电子数是 8 ,此外还从外界得到 2 个电子,所以是 10 个电子,故 B 错误;
C . 中子数为 16-8=8 ,故 C 正确;
D . 质量数为 16 ,故 D 正确;
故答案选 B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徐倩雯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