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
B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
C .向氯水中滴加 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含有 HClO
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A
【详解】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在瓶口与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会产生大量白雾,实验现象为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故 A 正确;
B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实验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棕黄色,故 B 错误;
C .向氯水中滴加 溶液,产生气泡,说明氯水中含有
,故 C 错误;
D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实验现象为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故 D 错误;
故选 A 。
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 HCl
B .装置乙:检验样品中是否含钾元素
C .装置丙:验证 NaHCO 3 受热分解生成 CO 2
D .装置丁:称取一定质量的 NaOH 固体
D
【详解】 A .氯气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将含有氯化氢的氯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能除去混有的氯化氢,故 A 正确;
B .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蘸有样品的铂丝灼烧的火焰是否为蓝色可以检验样品中是否含钾元素,故 B 正确;
C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 C 正确;
D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为防止氢氧化钠变质,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能放在托盘上直接称量,故 D 错误;
故选 D 。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比,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并不改变的是
A . Na 和 O 2 B . 和盐酸 C . Fe 和 Cl 2 D . NaOH 和 CO 2
C
【详解】 A . 4Na+O 2 =2Na 2 O 、 2Na+O 2 Na 2 O 2 ,所以条件不同其产物不同, A 项不符合;
B . 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 NaHCO 3 和氯化钠,
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B 项不符合;
C . 2Fe+3Cl 2 2FeCl 3 ,无论氯气是否过量,二者都只生成 FeCl 3 , C 项符合;
D . NaOH 和少量 CO 2 反应生成 Na 2 CO 3 , NaOH 和过量 CO 2 反应生成 NaHCO 3 , D 项不符合;
答案选 C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CaClO
B .某物质化学式为 ,其中 n 的数值为 3
C . NaHCO 3 的电离方程式:
D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详解】 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次氯酸钙的化学式为 Ca(ClO) 2 ,故 A 错误;
B .由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可得: (+2) ×4+(—1)×3+(—1)×n+(—1)×2=0 ,解得 n=3 ,故 B 正确;
C .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故 C 错误;
D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 D 错误;
故选 B 。
下列关于含氯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 Cl 2 完全与 H 2 O 反应,故氯水中无 Cl 2 分子存在
B . 84 消毒液能用于杀菌消毒,也具有一定的漂白作用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Ca(ClO) 2 和 CaCl 2
D . HClO 是一种稳定性较强的弱酸
B
【详解】 A .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氯水中有氯气分子存在, A 错误;
B .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杀菌消毒,也具有一定的漂白作用, B 正确;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Ca(ClO) 2 , C 错误;
D . HClO 是一种见光易分解的弱酸, D 错误。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董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