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冶炼通常有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金属汞和铜,冶炼的方法分别为
A .热分解法、电解法 B .热分解法、热还原法
C .电解法、热分解法 D .电解法、热还原法
B
【解析】
【分析】
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非常活泼的金属选择电解法制备,大部分的金属利用热还原法制备,不活泼金属用热分解法制备,极少数的金属利用物理方法获得;
【详解】
A .不活泼金属汞可用热分解法制备,但是电解法是用于制备非常活泼的金属的,而铜需要用热还原法冶炼, A 错误;
B .不活泼金属汞可用热分解法制备,铜用热还原法冶炼, B 正确;
C .电解法用于制备非常活泼的金属,如 Na 、 Mg 、 Al ;热分解法用于冶炼不活泼金属,如 Hg 、 Ag , C 错误;
D .电解法不用于冶炼金属汞,铜可用热还原法冶炼,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 B 。
下列金属中,通常采用热还原法冶炼的是
A . Al B . Hg C . Fe D . Au( 金 )
C
【解析】
【详解】
A . Al 属于活泼金属,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得到, A 错误;
B . Hg 为不活泼金属,采用热分解的方法制得, B 错误;
C . Fe 属于较活泼金属,采用热还原的方法冶炼, C 正确;
D . Au 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可用物理方法淘金, D 错误;
故答案选 C 。
下列关于金属冶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电解法获得镁时,不可在 CO 2 或 N 2 中降温冷却
B .热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 CO 、 H 2 、 C 、 Al 等
C .金属 Na 、 Mg 、 Al 均能通过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获得
D .人类历史上金属被发现的顺序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
C
【解析】
【详解】
A .镁与 CO 2 或 N 2 都要反应,因此电解法获得镁时,不可在 CO 2 或 N 2 中降温冷却,故 A 正确;
B .热还原法常用有 CO 、 H 2 、 C 、 Al 等四种还原剂,故 B 正确;
C .金属 Na 、 Mg 均能通过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获得,金属 Al 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获得,故 C 错误;
D .人类历史上金属被发现的顺序与金属的活泼性有关,一般越不活泼的金属越早发现,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
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 “ 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 …… 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 …… 即倭铅也。 …… 。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日 ‘ 倭 ’ 云。 ”( 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 泥罐 ” 为密闭容器,有保温隔热效果,有利于达到反应所需高温
B . “ 煤炭饼 ” 既作燃料又作还原剂,该金属的冶炼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C .在 “ 冷定 ” 过程中,为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应将泥罐封口
D .古人把锌称为 “ 倭铅 ” 是因为锌和铅的化学性质相同
D
【解析】
【详解】
A . “ 泥罐 ” 为密闭容器,有保温隔热效果,给 “ 泥罐 ” 加热,有利于达到反应所需高温,为反应提供足够的反应温度, A 正确;
B . “ 煤炭饼 ” 既作燃料又作还原剂,燃料燃烧产生高温,为金属冶炼提供足够的温度,在高温下 C 与金属化合物发生反应产生金属单质及 CO 2 ,故该金属的冶炼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B 正确;
C .在 “ 冷定 ” 过程中,将泥罐封口可以使其缓慢降温,避免在高温下金属与空气接触而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为氧化物, C 正确;
D .古人把锌称为 “ 倭铅 ” 是因为锌和铅的外观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但相对来说 Zn 更活泼一些,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D 。
一定量的锌粉和 3mol·L -1 的过量盐酸反应,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时: ① 石墨 ②CuO③ 铜粉 ④ 锌粒 ⑤ 浓盐酸 ⑥CuCl 2 溶液 ⑦4mol·L -1 的 HNO 3 溶液,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 H 2 总量的是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①⑤⑦
C
【解析】
【详解】
① 加入石墨,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 H 2 的总量,故 ① 正确;
② 加入 CuO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锌反应生成铜,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但与盐酸反应的锌的量减少,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 ② 错误;
③ 加入铜粉,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 H 2 的总量,故 ③ 正确;
④ 加入锌粒,接触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慢,产生 H 2 的总量增大,故 ④ 错误;
⑤ 加入浓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不影响锌粉的量,不影响产生 H 2 的总量,故 ⑤ 正确;
⑥ 加入 CuCl 2 溶液,置换出铜,铜与锌、盐酸构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锌减少影响产生 H 2 的总量,故 ⑥ 错误。
⑦HNO 3 溶液,与锌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所以影响产生 H 2 总量,故 ⑦ 错误;
故 ①③⑤ 正确,答案选 C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老师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