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 ” 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 CO 2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CO 2 是 Ⅴ形的极性分子 B . CO 2 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 . CO 2 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 D . CO 2 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A
【详解】
A . CO 2 的中心原子 C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2 ,无孤电子对, CO 2 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 A 项错误;
B . CO 2 可以被 H 2 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甲酸, B 项正确;
C .固态二氧化碳 ( 干冰 ) 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 C 项正确;
D .侯氏制碱法中发生反应: NaC1 + H 2 O + NH 3 +CO 2 = NaHCO 3 ↓+NH 4 C1 , CO 2 是生产原料之一, D 项正确;
故选 A 。
“ 乌铜走银 ” 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工艺将部分氧化的银丝镶嵌于铜器表面,艺人用手边捂边揉搓铜器,铜表面逐渐变黑,银丝变得银光闪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
B . 通过揉搓可提供电解质溶液
C . 银丝可长时间保持光亮
D . 用铝丝代替银丝铜也会变黑
D
【详解】
A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 A 项正确;
B .通过揉搓,手上的汗水可提供电解质溶液, B 项正确;
C .银丝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转化为单质银,单质银活动性较弱,可长时间保持光亮, C 项正确;
D .铜的活动性比铝弱,氧化铝不能被铜还原为单质铝,因此铜不会变黑, D 项错误;
答案选 D 。
氢化可的松乙酸酯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 分子式为 C 23 H 33 O 6 B . 能使溴水褪色
C . 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 .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
【详解】
A .由图可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故 A 错误;
B .由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故 B 项正确;
C .由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故 C 错误;
D .由图可知该化合物含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故 D 错误;
故答案: B 。
对于下列实验,不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盐酸: H + +OH - =H 2 O
B . 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 Ag + +I - =AgI↓
C . 向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小段铝片:
D .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ClO - +CO 2 +H 2 O=HClO+HCO
D
【分析】
此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详解】
A.化学方程式为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离子方程式
, A项正确;
B.化学方程式为 ,钾盐,硝酸盐要拆开,离子方程式为
, B项正确;
C.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 C项正确;
D.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 气体,发生反应生成
和
, D 项错误;
故选 D。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A. | 将盛有 Fe(OH) 3 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 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 “ 通路 ” |
B. | 向盛有少量 Mg(OH) 2 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 NH 4 Cl 溶液,振荡 | 白色沉淀溶解 |
C. | 向盛有 3.0mL 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人一小块金属钠 | 有气泡产生 |
D. | 向盛有 2.0mL 甲苯的试管中加人 3 滴酸性 KMnO 4 ,溶液,用力振荡 | 紫色不变 |
A . A B . B C . C D . D
D
【详解】
A .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A 项正确;
B . 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
可与
结合为
,使
减小,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因此白色沉淀溶解, B 项正确;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钠可发生反应: ,有气泡产生, C 项正确;
D .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因此溶液紫色变浅或消失, D 项错误。
故选 D。
本卷还有1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郭元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