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习小组拟用手持技术对光照过程中新制饱和氯水的变化进行检测,图像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 | | |
氯水的 pH 随时间的变化 |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 氯水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 | 液面上方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 A B . B C . C D . D
实验室快速制取气体时,经常用这种 “ 固 + 液 ” 反应的简易装置制备。已知 a 为液体药品、 b 为固体药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a | b |
A | 制取氨气 | 浓氨水 | 生石灰 |
B | 制取氧气 | 过氧化氢 | 二氧化锰 |
C | 制取氯气 | 浓盐酸 | 氯酸钾 |
D | 制取二氧化碳 | 硫酸 | 石灰石 |
A . A B . B C . C D . D
I .喷泉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下列各组气体 - 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_______ ( 用相应编号填写 )
编号 | 气体 | 溶液 |
A | H 2 S | 稀盐酸 |
B | CO 2 | NaOH |
C | NO | 水 |
D | Cl 2 | 饱和食盐水 |
E | SO 2 | 稀氨水 |
(2) 若上述喷泉实验装置中的气体是 NH 3 ,溶液是食盐水,若去掉装置中的胶头滴管 ( 其他装置无改变 ) ,可以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 。
II .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仪器制备氯气并研究蚕气的有关性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仪器及导管 | | | | (一个) | (一个) | (橡皮管) |
请回答:
(1) 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_ ( 用图中相应编号填写 ) 。
(2) 将制备的氯气用导管通入较浓的 NaOH 和 H 2 O 2 的混和液中,在导管口与混和液的接触处有闪烁的红光出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
高铁酸钾为紫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微溶于浓 KOH 溶液,难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中性溶液中易分解放出 ,在 0~5 ℃、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 ( 夹持、加热等装置略 ) 制取
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Ⅰ . 制取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 ,装置 D 的作用是 _______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2) 装置 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
(3) 装置 C 中反应为放热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 0-5 ℃的方法是 _______ 。
Ⅱ . 探究 性质。取装置 C 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 a ,经检验气体中含有
。
(4) 生成的可能原因: ①
氧化
; ② _______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为探究
产生的原因,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甲 | 取少量溶液 a ,滴加 KSCN 溶液至过量,溶液量红色 |
方案乙 | 用 KOH 浓溶液充分洗涤 C 中所得晶体,再用 KOH 稀溶液将 |
由方案甲中溶液变红知溶液 a 中含有 _______ ( 填离子符号 ) ,但该离子不一定是 将
氧化所得,还可能由 _______ 产生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方案乙可证明酸性条件下
氧化
产生
。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 ( 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 制备氯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1) 实验室常用 A 装置制取氯气,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 。
(2) 装置 B 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___ 。
(3) 装置 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 C 中 Ⅰ、Ⅱ、Ⅲ依次放入 ___ 。
| Ⅰ | Ⅱ | Ⅲ |
a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碱石灰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b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无水氯化钙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c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浓硫酸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d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无水氯化钙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4) 装置 D 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写出烧杯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 。
(5) 实验室常用湿润的 KI 淀粉试纸检验氯气,写出氯气与 KI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 。
无水四氯化锡 (SnCl 4 ) 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氯化催化剂。实验室可用熔融的锡 ( 熔点 232℃) 与 Cl 2 反应制备 SnCl 4 ,某小组拟设计实验制备无水四氯化锡并探究其性质:
Ⅰ. 查阅资料,得知: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SnCl 2 | 熔点: 246℃ 沸点 652℃ | 较强的还原性 |
SnCl 4 | 熔点: -33℃ 沸点 114℃ | 遇水蒸气剧烈水解产生白雾,产物之一是 |
Ⅱ. 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 ,导管 D 的作用是 _______ 。
(2) 装置 Ⅱ 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 HCl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30% 硫酸的作用 _______ 。
(3) 试剂 B 的作用是 _______ 。
(4) 为防止产品中带入副产物 SnCl 2 ,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 。
(5) 装置 Ⅳ 采用多孔耐高温泡沫的目的是 _______ 。
(6)SnCl 4 遇氨气、水蒸气产生 “ 浓白烟 ” ,因此可用来制作烟幕弹。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_______ 。
Ⅲ. 最后进行产品纯度测定:
(7) 取 wg SnCl 4 产品用足量蒸馏水吸收得到吸收液 250mL 。准确量取 25.00mL 吸收液于锥形瓶中,用 cmol/L 标准 AgNO 3 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前读数为 V 1 mL ,终点读数为 V 2 mL( 杂质不参与反应 ) ,利用上述数据计算产品纯度为 _______ %( 用含 w 、 c 、 V 1 、 V 2 的代数式表示 ) 。
二氯化二硫 (S 2 Cl 2 )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作橡胶硫化剂,改变生橡胶受热发粘、遇冷变硬的性质。查阅资料可知 S 2 Cl 2 具有下列性质:
物理性质 | 毒性 | 色态 | 挥发性 | 熔点 | 沸点 |
剧毒 | 金黄色液体 | 易挥发 | -76℃ | 138℃ | |
化学性质 | ① 300 ℃ 以上完全分解 ② S 2 Cl 2 +Cl 2 ③遇高热或与明火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④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腐蚀性烟气 |
(1) 制取少量 S 2 Cl 2
实验室可利用硫与少量氯气在 110~140℃ 反应制得 S 2 Cl 2 粗品,氯气过量则会生成 SCl 2 。
①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_______ ,将浓盐酸滴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②装置 F 中试剂的作用是 _______ 。
③装置连接顺序: A→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E→D 。
④为了提高 S 2 Cl 2 的纯度,实验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和 _______ 。
(2) 少量 S 2 Cl 2 泄漏时应喷水雾减慢其挥发 ( 或扩散 ) ,并产生酸性悬浊液,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其原因是 _______ 。
(3)S 2 Cl 2 遇水会生成 SO 2 、 HCl 两种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来测定该混合气体中 SO 2 的体积分数。
① W 溶液可以是 _____ ( 填标号 ) 。
a. KMnO 4 溶液 ( 硫酸酸化 ) b. H 2 O 2 溶液 c. 氯水
②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_ ( 用含 V 、 m 的式子表示 ) 。
一种由氯气与熔化的硫反应制取 的装置 ( 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省略 ) 如图所示:
已知: ① 和
反应生成
,同时有少量
及其他氯化物生成。
②常温下, 是一种浅黄色的油状液体,极易水解。
③ 的沸点为
,
的沸点为
,硫的熔点为
、沸点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装置 B 中盛放的试剂是 ___________ 。
(2) 对装置 C 进行加热的合适方式是 ___________ ( 填标号 ) 。
选项 | A | B | C | D |
加热方式 | 水浴 | 甘油浴 | 沙浴 | 锡浴 |
极限温度 / | 98 | 220 | 400 | 600 |
(3) 装置 F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
(4) 取约 于试管中,滴入少量水,试管口放湿润的品红试纸,发现试管口有白雾,品红试纸褪色,试管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
(5) 实验结束时,装置 C 中烧瓶底部有少量硫附着,可用热的 NaOH 浓溶液洗涤,已知产物之一为 Na 2 S 2 O 3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 。
(6) 从 S 的化合价推测 Na 2 S 2 O 3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检验其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 。
常温下,一氧化二氯 (C1 2 O) 为棕黄色气体,熔点为﹣ 116℃ ,浓度过高时易分解爆炸。为降低风险和便于贮存,制出 C1 2 O 后,一般将其 “ 固化 ” 为固态。某小组按以下两阶段制备 C1 2 O 。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阶段:制备 HgO 。
配制 15 %的 NaC1 溶液和 30 %的 HgC1 2 溶液,将二者以一定质量比混合得到 5 % NaC1 和 20 % HgC1 2 的混合液;在室温下,边搅拌边缓慢地向混合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将沉淀反复洗涤数次,直至没有氯离子;真空抽滤后将沉淀物在暗处干燥,得到干燥的 HgO 。
(1) 配制 15 % NaC1 溶液,除用到托盘天平和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__ 。
(2) 配制混合液时, 15 % NaC1 溶液和 30 % HgC1 2 溶液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 。
(3) 检验沉淀已经洗涤至没有氯离子的操作及现象为 ___________ 。
第二阶段:制备 C1 2 O 。
制备干燥、纯净的 C1 2 ;然后在干燥氮气的气流中,用 C1 2 和 HgO 在 18 ~ 20℃ 条件下制备 C1 2 O ;将产生的 C1 2 O 气体 “ 固化 ” ;最后进行尾气处理。
(4) 将干燥、纯净的 C1 2 通入下面装置中制备 C1 2 O 并 “ 固化 ” 。
①制备 C1 2 O 时还得到了 HgC1 2 ·HgO 固体,则装置 I 中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干燥氮气的作用除将产生的 C1 2 O 送入后续装置 “ 固化 ” 外,还有 ___________ 。
②常用冷却剂的数据如下表。 “ 固化 ” 时装置 II 中的冷却剂为 ___________ ( 填标号 ) 。
物质 | O 2 | CO 2 | NH 3 | Cl 2 |
熔点 /℃ | -218.4 | -78.5 | -77.3 | -101 |
沸点 /℃ | -183 | 升华 | -33.35 | -34.6 |
A .液氯 B .液氨 C .干冰 D .液氧
亚硝酰氯 (ClNO) 可用于合成清洁剂、触媒剂,也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酰氯 (ClNO) 的熔点为 -64.5 ℃、沸点为 -5.5 ℃,气态呈黄色,液态时呈红褐色,遇水易反应生成一种氢化物和两种氮的常见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 ClNO 可由 NO 与纯净的 Cl 2 在常温常压下合成,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lNO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则 ClNO 的电子式为 ___ 。
(2) 装置 B 的作用是 ___ ,若去掉仪器 a ,则 D 中亚硝酰氯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
(3) 装置 D 中水槽内盛有的物质是 ___ ( 填 “ 冷水 ” 、 “ 冰水混合物 ” 或 “ 冰盐混合物 ”) 。
(4)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氯气,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其连接顺序为: a→ ___ (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 。
(5) 通过以下实验测定 ClNO 样品的纯度。取 D 中所得液体 3.0g 溶于水,配制成 250mL 溶液;取出 25.00mL 样品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 0.20mol • L -1 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表中所给信息,应选用 ___ ( 填 “K 2 CrO 4 溶液 ” 、 “KI 溶液 ” 或 “K 2 S 溶液 ”) 做指示剂。
物质 | Ag 2 CrO 4 | AgCl | AgI | Ag 2 S |
颜色 | 砖红色 |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K sp | 1×10 -12 | 1.56×10 -10 | 8.3×10 -17 | 6.3×10 -50 |
消耗标准 AgNO 3 溶液的体积为 20.00mL ,亚硝酰氯 (ClNO) 的质量分数为 ___ 。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